念好“四字经” 做好病残戒毒人员收治

时间:2019-08-19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董村戒毒所张海军

自2018年10月份开始收治病残戒毒人员以来,我所累计收治病残戒毒人员70名,其中,调遣收治53人,直接收治 17人。为配合公安机关“清零行动”,我们坚持应收尽收、能收尽收,克服医务人员短缺、医疗水平有限等困难,较好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目前,全所病残戒毒人员(以下简称病残人员)病情相对稳定,戒治工作有序进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入所体检做到“细”

一是“细问”。详细询问病残人员的既往史、家族史、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吞服异物史、自伤自残史及个人嗜好等基础病历资料,切实做到信息准确,心中有数。此外,有住院经历的,督促其家属邮寄住院病历和医保卡,便于日后诊治方便。

二是“细查”。严格开展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体格检查除生命体征外,特别注意病残人员的体表瘢痕、纹身、肢体残缺、功能受限等。辅助检查必进行尿毒物检测、心电图、血常规、血糖、尿常规、腹部彩超、胸腹联透、肝肾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等检查,必要时增加CT、核磁、动态血压、动态心电、甲功、大便常规、结核菌痰检、血脂、血流变、颈部彩超等,以便对病残人员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经过严格检查,先后发现乙肝49人,丙肝37人,梅毒27人,结核15人,精神病3人,腹内异物11人。

二、生理脱毒讲究“效”

对新收治的病残人员,按“住院病人”要求进行严格管控,一般在生理脱毒区观察治疗7~15天,要求护士按照护理级别进行严格监护,值班医生每天进行“巡查”,随时了解病残人员的生命体征、戒断反应、疾病变化等,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脱毒过程中,对传统毒品出现戒断反应的病残人员进行替代疗法;对新型毒品出现精神病症状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严防出现自伤自残和伤害他人,尽量避免因戒断反应诱发病残人员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疾病,最大程度地减轻病残人员的痛苦体验。

脱毒期间,对体质相对较弱的病残人员安排营养餐,提升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对病情不稳定的进行转诊,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确保其病情可控、可稳、可治;对情绪波动异常的,联系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帮其稳定情绪,增强抵御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三、后续治疗做好“专”

一是建立慢性病专用服药登记表。列出病残人员“慢性病”的疾病名称、治疗方案,每天由值班医生进行巡诊,随时关注其病情变化,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购置发药盒,药房根据医嘱每天配送一天的治疗药物,由护士按时进行发放,做到“看药入口,咽下再走”,并由病残人员签字确认,一方面防止病残人员私藏药品,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治疗效果。

二是建立慢性病专用动态管控表。对高血压、糖尿病、甲亢、哮喘等能够进行监测的慢性病建立动态管控表,如:高血压监测血压,糖尿病监测血糖,甲亢监测心率,哮喘监测呼吸。做到每周至少对慢性病病残人员进行2~3次监测,并做好记录,切实做到有效监测、有效管控。

三是建立专题研究及会诊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病残人员病情分析,对其中的重点病号进行专门会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值班医生认为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须在原治疗方案上进行修改,存档备案,同时通知护士和各个大队,确保病残人员治疗的知情度和连续性。

四、转诊治疗突出“快”

一是畅通医疗急救通道。利用与运城市中心医院共建“医联体”的优势,在戒毒医疗中心安装了预约挂号系统、远程会诊系统以及心电图工作站和影像工作站,简化了入院手续和检查程序,真正发挥了医疗急救通道的“快入”、“快住”、“快治”作用。

二是简化转诊审批程序。对于突发的危重疾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所领导和省局报告,按“特事特办”的原则,先行离所救治,之后补办各种手续,切实做到第一时间转诊,第一时间救治。今年共办理所外就医人员10人,均做到了及时、有效治疗,防止了所内因病死亡事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医疗急救常备常练。近期,先后举办了心肺复苏、防中暑、防食物中毒等应急演练,加强和提升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及水平,使人人知流程,懂操作,做到临危不乱、处置有序、抢救及时、效果显著,有效确保了场所医疗安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