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不容辞担使命——晋中监狱民警马将平守护初心战疫情

时间:2020-04-18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晋中监狱杜汾生

“疫情是一面镜子,把干部的态度、能力照得一清二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阵地。晋中监狱民警马将平干在先、走在前,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用无言的激情,踏实的工作,诠释着责任担当,守护着自己的初心。

  

有一种承诺叫“细针密线”

  

“把事情交给你,我们放心。”封闭管理期间,临时党总支每次给马将平派任务时,监狱领导都会说这句话。

一个“放心”,是用认真负责“换”来的,是用“零失误率”累积出来的。

参加战“疫”以来,马将平认真学习关于各种文件、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在他看来,关于疫情防控的制度规矩,上级已经制定得很详尽了,切实执行好,就是最高的政治站位。

“行,这个事我去办吧。”每次接受任务,马将平都会这样说。这句朴实的话语,在马将平心目中,就是他对组织的承诺。

教育改造、值班备勤、宣传报道、顶岗顶班等,每一项工作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只要是他接手的“活儿”,无论大小,都是扑下身子苦干,用“细针密线”的作风履行自己的诺言,直到自己满意、领导满意、临时党总支满意。60天的执勤中,没有一件事情出现过纰漏。

“矛盾不上交,化解不过夜”是作为包组民警马将平给自己划出来的“硬杠杠”。有一段时间,湖北籍服刑人员王某祖情绪低落,“我在电视上看到,我家那块儿的疫情比较严重,我很担心家里人。”马将平不断和他促膝谈心,从疫情的发展情况到国家、湖北的防控措施,从家国情怀到改造要求,条理清晰的“一对一”教育,心结心解,理顺情绪。“听了马警官给的建议,我安心多了,也对我们国家最终能战胜疫情充满信心。”王某祖说。

“我不能在我手里出任何问题。所有人的工作都没问题了,这场战役就打赢了。”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一个曾经保卫过祖国的复转军人,一个有着近30年警龄的监狱人民警察,马将平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着初心与忠诚。

  

有一种能力叫“分身有术”

  

都说是“艺多不压人”,封闭管理期间,“多面手”马将平可是忙乎坏了。在临时党总支那里,他是宣传报道组成员,是“摄影师”;在管教科室临时党支部那里,他是教育改造工作执行人;在监区,他是包组民警。

“同志们都说我能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一定是‘分身有术’。”马将平说,“其实,我只是每天多干几个小时而已。”

——“既要大脑出点子,又要手上磨茧子。”封闭管理第二天,他向临时党总支建议并实际执行,把战“疫”作为爱党爱国“活教材”,集中信息技术力量,整合电化教学资源,开通“线上教学”,让服刑人员的教育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每天9课时,让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造实现同步进行,加强服刑人员政治改造。

——“用镜头给同志们点赞。”他擦亮摄像机镜头,用镜头丈量战友们战斗的足迹,记录封闭区内每一个感人时刻,定格每一个生动画面,让民警在“荣誉中战斗”。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幅幅动感十足的画面,成为封闭区的写照被同事们珍藏。“可惜”的是,镜头永远对准了战友,没有一张是自己的。

——“打造‘枫桥经验’监区版。”每天,他都要走进所包监号,抓好“消杀灭”、体温监测等基础工作,强化卫生管理,严格日常检查。和每一个服刑人员谈话,逐一排查疏理,消除隐患,把各类疑难困惑解决在号房,处理在号房,把控在源头。

“我的工作看起来很烦琐。然而,即使再繁杂,却也容不得一丝错漏。我多干一点,心里面就会很踏实。”封闭管理期间,这是马将平的“常态化”工作心态,周而复始的过程里,蕴含着一名监狱警察矢志不渝的职责!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不渝”

  

决定封闭管理的时候,马将平第一时间给党支部书记打电话请战,用实际行动诠释“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精神。

执勤快满一个月的时候,临时党总支对轮换人员进行摸底。大学回来的女儿希望他能出去陪一陪自己;当教师的爱人被隔离在学校教学,也希望他能回家待一段时间。认真考虑后,他决定继续留守岗位:“我现在出去,就影响了整个单位的部署。面对职责使命,我必须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警服!”

战斗60天1400多个小时后,马将平终于回家陪伴“望眼欲穿”的女儿了。然而,仅仅10天,他就简单收拾日用品,又回到了隔离备勤区,准备14天后再次参战。“没办法,既然选择了监狱人民警察这一职业,面对家国大义,我想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坚守一线。”

疫情当前,总有人默默付出,总有人无悔坚守,总有人用自己的行动捍卫安全稳定。这些个“总有的人”里面,有一个叫马将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