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思想课堂化教育针对性研究之​我见

时间:2021-01-26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浙江省金华监狱黄先红

“润物无声沁心田,立德育人写秋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墙内默默坚守的“师者”,传授知识,更解惑人生;育人,更育心。他们不愧是“特殊园丁”!他们一定能在岗位上有获得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享有更多的“师者”荣光,他们值得我们心怀景仰。

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课教育是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服刑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一般是每周一上午)组织服刑人员集合起来进行讲解,可以端正服刑人员的态度,能够促使服刑人员认罪服法,有利于培育服刑人员的优良品德,激发服刑人员的改造动力。当前,监狱民警虽然均受过正规高等学校的教育,大脑灵活,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创新意识强,是监狱基层工作的一支生力军,但是一些民警的思想教育水平、业务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尤其是面对台下一、二百号(有些分监区人数超过三百多)服刑人员,授课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如何更好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始终围绕“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要求,注重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关注罪犯所思所想,讲究授课艺术,充分发挥好课堂教育引导的“主阵地”作用,为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做出民警教师应有的贡献,这成为我在“传帮带”方面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民警在授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普通话不标准,吐字不清晰,“土音”较多。由于平时自身讲话常带有家乡口音较多,或者耳濡目染的原因,平时“农场话”色彩明显,在不知不觉中带到“官方”授课上来。讲话语言乏味,面目可憎,知识、文化含金量不高,像个“乡巴佬”在絮叨。

2、怯场严重,心理素质欠缺,讲课语无伦次,结巴严重,常常讲了上句忘了下句,干瞪眼, 紧张不堪,头冒虚汗。这方面主要是平时缺少锻炼,上台次数不多,上课前备课不足,经验不够所致。

3、“口头音”较多,“噪音”污染严重。一堂课的时间,出现“口头音”次数较多,如“对不对”“啊”“是不是”“这个那个”等等,重复好多次,比听到祥林嫂唠叨死了自己的小孩还难受,令听众有“熬时间”、“度秒如年”的感觉,影响教育效果和教育效能。

4、授课艺术欠缺,讲话像催眠曲,同一个声调发声,缺乏鼓动性和渲染力,根本没有满腔热情、饱满精神和丰富情感,肢体语言运用方面空白,忽视服刑人员对民警的评价主体功能。

5、时间操作不当,讲话“炒冷饭”较多;授课重点不清晰,眉毛胡子一把抓,逻辑感不强,思路混乱,废话很多,令听众云里雾里,难以掌握要点;内容缺少筛选,不该讲的也不“忌口”,导致形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对分监区事务不熟悉,掌握犯情不深,导致没有内容可以讲;授课民警年轻人居多,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民警很少上台,激励作用的缺失导致真正有能力的民警不太愿意去授课;授课教材很少,从基层授课近二十年的经历来看,思想教学教科书严重不足,特别是接地气适合信手拈来的教材更是难以寻觅等等。

6、对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偏重于“宣传”教育,特别是形势、政策、前途教育,更有大道理、泛目标、远前程的倾向;服刑人员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及联系实际的思考,经常成为教育的空白,难以实现对犯人的引导作用;对犯人的法制和道德教育,突出强调禁止性或限制性行为规范,而轻视指导性行为规范的教育;忽略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者一厢情愿地灌输式教育,忽略了犯人对接受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二、新形势下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课堂化的重要性

罪犯思想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持续改进并加强罪犯思想教育,可以在监狱“五大改造”中展现其独有的重要性和意义。

1、 进行思想教育,是帮助罪犯走出思想困惑的重要工具。罪犯入狱后,难免会产生思想上的危机感,如心理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服刑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果把老师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监狱人民警察就是迷失灵魂的摆渡人。“哪怕再隐秘的角落,也有太阳的光芒。”民警的讲台,不局限于教室,监舍、劳动场所、运动场等都是捍卫法律尊严、潜心立德育人的舞台。通过民警授业解惑,只求人人学法、知法、遵法、守法,用宽容和鼓励伴罪犯走过迷茫,用责任和担当照亮罪犯重塑新生的道路,以无悔的价值选择与职业坚守,一次次擦亮“师者”的职业名片。

2、进行思想教育,有助于提高罪犯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民警教师作为“特殊园丁”,称呼崇高和神圣,这既是源自于监狱管理事业的要求,源自于肩负的职责使命。让彷徨者看到坚毅、让畏难者看到进取、让迷失者看到希望。当好传播学识的“经师”,更是当好塑造罪犯品格、品行、品位的“人师”。通过思想教育将社会发展的要求内化为提高罪犯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努力推动监狱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进行思想教育,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思想教育不仅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发展全面教育的根本性保证。思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教育活动:既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也包括哲学思想、法学思想、经济思想等综合思想教育;既包括道德品质教育,也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民警教师队伍,要始终怀有仁爱之心,弘扬“工匠”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严格规范管理罪犯的基础上,自觉做身正为范的表率,用高尚的人格感染罪犯,用满满的正能量感召罪犯,帮助罪犯回归社会后懂法遵法,成为守法公民。

三、结合工作实际,培养民警提高授课能力方面要形成“三坚持、三突出”的鲜明特点。

1、坚持紧扣主题,内容上突出“准”。 规范基本方法,完善内容,突出一个“准”字,而非离题万里,口如悬河,甚至在事关形势教育方面缺乏基本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坚持贴近改造实际,方法上突出“活”。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形式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比如教学可以先从小故事、寓言或笑话入手,然后引出讲话内容,这比泛泛而谈效果要强好几倍。引导民警应抓住犯人普遍感兴趣的监狱服刑热门话题、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条件允许可以要求服刑人员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黑板报等媒体了解相关信息,组织他们集体学习或者小组讨论,让服刑人员能够自由发表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以理服人,达到消除服刑人员的犯罪思想,转变服刑人员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从本质上改造服刑人员。

3、坚持整改提高,效果上突出“实”。对一周或一段时期内改造情况实事求是的“评”,客观公正的“点”,甚至发扬民主的“测”,认真负责的“改”,做到教学动真格、整改促落实,真正做到从教育的角度而非管理的角度,从罪犯的角度而非民警的角度来衡量教学效果,变单向输入型的教育为双向交流型教育,引导服刑人员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说服,变说教式教育为寓理于事的教育,增加教育的可接受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四、课堂教育实施以来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毫无疑问,教学内容有其科学性和前瞻性,也有其现实性和实用性,但在基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认识和贯彻上的缺陷,归结为二个问题。

1、讲什么。即如何将教育改造目标与罪犯实际需求相结合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选择内容:一是民警必须掌握法律知识,用法律的手段、内容使罪犯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错误;二是一周或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进行阐述,该表扬什么,该批评、处理什么,该强调什么、注意什么,扩展视野,内容广泛;从多维度转换罪犯对人生和理想的认识,帮助罪犯重新认识自我价值、自觉萌发理想信念,改正恶习;少讲一些“高大上”的知识碎片,力求“讲清楚、讲明白、听得懂”,确保“接地气、显效果”;三是授课突出政治性。给罪犯授课是严肃性的工作,不是等同于校外正规课堂化教学,光讲气氛而是突出讲效果,避免服刑人员重走老路。

2、谁来讲。理所当然,是直接管理民警来点,或领导讲或参与管理的其他民警讲,社会上邀请进来的所谓监地合作学历较高的人士来上课往往效果不是很好。民警队伍里存在“三不多”现象:能讲好、讲动听的不多——多数都只能照本宣科,罪犯听起来味同嚼蜡;有知识储备、有口才的不多——很多民警自身涉猎有限、知识丰度有限,难以讲出新意,甚至难以很好地表达;肯动脑筋、真正想讲好的不多——不少人只是把授课当作工作的一项负担去应付,当做完成上级领导监控巡查任务,少有真正去钻研。同时,少数讲得好的民警,由于“不在其位”的原因,也无法在周一进行“亮台”。笔者认为,借鉴“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增强和调配师资力量:一是可实行优质授课视频化传播。将示范、优质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借助内部闭路电视和电子阅览室等载体,扩大优质资源的传播效果和影响面。若能在内容的多样化和来源的基层化、接地气化就更好了;二是可依托狱内在线网络,开展交互式、跨监区甚至是跨监狱的“前瞻性”,实现授课内容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使“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三是可实行监区、分监区层面的内部交叉授课,既可以让罪犯领略不同民警授课风格,又可以通过“比、学、赶、超”方式促使民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四是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加强培训、提高民警教育能力的同时,通过考核评比,对优秀民警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拔擢使用上也给予适当倾斜,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再好的千里马也跑不完万里长城。

提高思想教育业务能力是岗位练兵的重要一环,是衡量民警工作的基本功,通过培养民警提高教学能力,使授课过程真正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切实贯彻监狱的中心工作和根本宗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