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忘三二

时间:2022-05-22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新疆昌吉监狱 蒋胜

书架上,偶然翻到李娟的一本书《记一忘三二》,她是从古人的一句诗:“记一忘三二”找到些许某种灵感而作出的书名。

很好记,感觉就在简单的数字代码,像音符在记忆里跳跃。李娟她本人认为很多刻骨铭心的记忆一旦形成文字,似乎就只剩强烈的情绪鼓动其中,读起来可能还不如自己平时随手记录的流水账精彩。

时光流逝,忘记的反而是后者,可见记忆的筛选取舍并不是很公平。

对新疆作家李娟的关注,源于前几年因修编史志经常去乌鲁木齐市北门“向好文化”。

向总是位文化人,谈吐中略带文雅之气,话语清晰对事有见底,他早些年曾是《新疆都市报》首席记者。向总办公室里堆放了很多书,进门右侧书架上更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各类书籍,其中就有李娟亲笔签名的《七篇雪》。

向总是个爱书人,忍痛割爱地把这本书借与我,再三叮嘱要珍惜爱护,后续鉴赏完之后我又“完璧归赵”于他。

从向总微博中,经常能看见新疆南北疆的自然风光,当地风土人情,有出游、出差时拍照的,配文叙述,文字斐然,风光秀美,处处都是景。在向总的推荐下,总感觉他对江布拉克、可可托海、青河、布尔津、阿勒泰、喀纳斯等地都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心里放不下。

江布拉克有层层如波浪的麦田,深林、河流、牧场、“怪坡”;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可可托海是国家级地质公园,有神钟山、三号矿脉著名景点,《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声声传耳余音绕梁;青河县依山而傍,夏天温度较低,街上都不需要销售空调的店铺;喀纳斯“湖怪”大红鱼时常出现引来疆内外众多游客;喀什古城独特风貌展示给游人都是异域风情........。

“秋天快要过去了,而这片大地还是那么碧绿葱笼。只有河床下,水流边的白桦林黄透了的叶子,纷纷坠落........”

李娟文字里透露出人与大自然的结合,她和阿勒泰的关系,就像红柳烤肉和乌苏啤酒的搭配,或者孜然与烤肉在高温炙烤下发生的味蕾反应,这种完美结合彼此之间密不可分。

新疆作家有很多,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周涛《西行记》《伊犁秋天的札记》,杨奋《转场》《一个勺子》,他们都是扎根于新疆这片广袤的热土,笔耕不辍与大美新疆的风土人情,地域风光。

李娟的《记一忘三二》,时间流逝中的琐碎日常,整理编辑后记之一二。

其一,我要折射到身边的人和事。记得孩子前两天在学校排队时,拥挤中不慎跌倒,毫无防备中摔得满脸是血,鼻子在水泥地面上都蹭破划伤了。一年级的同学们都在围观趴在地上的他。后来听孩子复述过程,他说:“我就像一块蓝宝石,他们好奇的看着我。”

孩子的懵懂无知,天真善良都写在脸上。我惊讶于不是他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而是遇到不利的问题时看得很乐观的样子,用词造句中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

其二,前面听过一个地方方言段子。说有一次,有人乘坐出租车,上车后,司机问去哪?乘客说:“回家!”司机又问,接着还是回家。其实是“汇嘉”“汇嘉”(汇嘉时代广场,昌吉市中心地段),音同而意不同,这样就闹出了不少笑话。

最近在抖音里,有段文字文案:我是中国的,中国哪哪的?哪哪的话是这样说的.......我也试试,我是中国的,我是中国新疆的,我是中国新疆昌吉的,昌吉的话是这么佛滴.......。

对于写作,我认为随笔也好,散文也罢,不应受过多限制约束,写作不要受条条框框,命题式的东西很累,书写需要自由度。中心思想不要跑题,在形散而神不散中拿捏取舍,一幅画也贵在点睛之笔。

人的经历和阅历是不断增长的,写作也是如此,从成长期延伸到成熟期,需要日积月累不间断沉浸式的写,对众多素材的沉淀般修改润色。记录是个过程,记录着生活的每时每刻,生活就如同一条河流,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我们就在滔滔不绝的奔跑中汲取一二。

生活在新疆,新疆之美,在于巍峨的天山下雪水冰澈透亮,在于浩瀚无边的大漠戈壁点点繁星的空寂嘹亮,在于满眼皆绿山野草原的依恋,仿佛置身于此都能闻到一阵阵的花草清香,用鲜活的文字去描述新疆夏季的浓烈。

走在富蕴县城边的沿河公园,倾听额尔齐斯河的潺潺流水声,总有种清新回归大自然的从容感和归属感,退休后能在此地安居就美了,这是我的一点想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