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监狱系统“身边的榜样”百优事迹展播 | 吉同军

时间:2024-03-14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新疆监狱

“吉同军教导员是我们工作中的好领导,生活里的好大哥,与他共事久了,你会发现‘严管厚爱’这几个字真正的含义和力量。”干警们评价这位监区“领头羊”时,眼神里充满了由衷肯定。

吉同军出生在素有“胡杨故乡”之称的沙雅县,父母都是监狱农场的老职工。从小生长在监狱人家庭的他,见证了监狱事业从初创到发展的过程,深知监狱工作的不易,也对这份事业有了更加浓烈、炽热的感情。参加监狱工作后,他就像他家乡的胡杨一样,使劲向下扎根,用力向上生长:把根扎在生养他的热土,把青春挥洒在父辈曾奋斗的四方高墙。从警24年,吉同军始终奋战在监狱工作的第一线,他以“不畏容颜老、不惧岁月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心底的坚守。

私下里,战友们时常笑称吉同军为“吉校长”,称赞他培养出了很多监狱工作的中坚骨干。“年轻人自己努力是一方面,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更加关键。刚到警营,谁都一样,白纸一张。要想在这张白纸上作画,是要下一番功夫的。自己拿着画笔,总得有人教如何去画。我是基层支部书记,帮助青年战友做好职业规划,给他们指条明路,帮他们纠正错误,引导他们在岗位上成长成才,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追随榜样,才能成为榜样。有吉同军的悉心教导,加之年轻人特有的心气,他所在部门的小年轻们在工作中经受历练、你追我赶,5名80后、85后干警已经走上监区主要领导岗位,19名干警在监狱不同岗位担任副科级领导,35名干警光荣加入了党组织。

对于长期从事的监管改造工作,吉同军有一套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方法路子,用他的话说,“服刑人员思想最深处的东西是所有工作的归集点,那里才是最为关键的地方,那里才是咱们打开锁的钥匙”。

服刑人员田某受教育程度低,在入监前长期的“混社会”经历,使得其作风散漫、好吃懒做、崇尚暴力的思想和不良习气根深蒂固,入监后虽有转变,但秉性依旧。战友向吉同军请教针对此类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方法,他也毫不吝啬地分享经验:“这类服刑人员,不一定有特别深的主观恶习,有的坏毛病,咱们掰一掰、他自己正一正,也就好了。最主要的是看他最在乎什么,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装着什么。咱们要把功课做足,把劲儿用在平时,要走进他心里,才能把对方拉出来。”对于田某这样的服刑人员,吉同军认为对他的思想改造、行为改造比较具有示范意义,就在监区例会上专门以田某为案例,分析表象、探究内里、研提措施、修正方法,带着战友们共同发力,力求在“医人医心”上实现突破。会后,他和战友们查看田某档案,详细掌握其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社会轨迹、思想变化、犯罪过程后,了解到田某因对受害人和受害家庭怀有强烈自责和愧疚而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因为怀着对受害者的愧疚,其应有‘罪有应得’‘甘愿受罚’的心理。在这样的‘赎罪’心理驱动下,改变原有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就会明显缺失,有时甚至会故意违纪,以相对严厉的管理教育来实现其‘自我惩罚’的目的。”吉同军如此分析后,在向职能部门及分管领导报告后,主动与田某谈心谈话,并辅以专业的心理疏导。经过一段实践的努力,吉同军和战友们认为收效甚微,田某“会重新接纳自己、好好投入改造”的口头允诺并未兑现。吉同军认为,服刑人员能够真心悔罪,认为愧对受害者,说明良心未泯,对于承担教育改造职责的干警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为此,吉同军在不给受害者及家庭造成任何打扰和困扰的前提下,本着不侵犯受害者隐私的原则,侧面了解其现状。当知道其身体已经全面康复、生活已经回到正轨后,吉同军悬着的心才落了地。此后,手握“钥匙”的吉同军与田某多次谈心谈话,循序渐进地引导田某说出心里的“死结”,然后告知其受害者近况,得知自己曾经伤害的家庭已经走出了阴影,田某终于露出了“释然”的表情,留下了忏悔的泪水。田某对吉同军说:“我和受害人一家原本关系很好,因为经济纠纷发生斗殴,我犯的罪危害了社会,也伤害了他和他的家庭,我自己的家庭也毁了。刚进来的时候犯糊涂,想故意弄点事,哪怕受点‘折腾’,我心里也能好过一些。可是吉警官的眼睛太毒了,知道我在想什么。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心里的担子今天才放下。警官,这可能不是你的工作,但是你为我做了,真的谢谢你。”谈话室里,田某站起来向吉同军深深鞠躬。田某的个案,只是吉同军和战友们“因人施策”的一个小切口,但却体现出监狱干警在捍卫法律尊严的同时,用“心”感化的温情。

“吉教虽然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做起心理咨询和辅导来,却堪比专业。在对我进行带班作业的过程中,他和服刑人员那些看似寻常的交谈,却蕴含着教育转化和心理交锋的具体方法,难怪服刑人员都对他心服口服。吉教的‘法宝利器’,我们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监区新警在谈到对吉同军的印象时,难掩钦佩之意。

与吉同军同期入警的战友们描述他对待工作的态度竟出奇一致,“是的,老吉从年轻时就一直说‘警察就是战士,岗位就是战位’。平常碰到他,真的是三句话都离不开他那‘一亩三分地’,那是真的热爱呀。”监区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吉同军的身影和脚印,每一项工作任务布置之后,他都强迫症一般的全部走到、转到、看到、督促到,发现不足和漏项,他会一一记在随身的笔记本上,不销号不罢休。他身边的战友们常常善意地调侃他:“教导员,换个本儿吧,你这个本子的边角都磨圆了”。吉同军也“毫不客气”地“回击”:“本子可以圆,我心里的规矩不会圆。安排的事情,必须方方正正地干好!要不然,我可不客气。”大家知道他黑起脸时的六亲不认,岗位履责时也都坚持一丝不苟。

对待工作不认真的现象,他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战友们的困难诉求,他又润物细无声。战友们可能影响情绪的家长里短、妨碍履职的困难变故,吉同军都了然于胸,能帮的就帮一把,实在帮不上的,就宽宽心。大家伙的忧心事和烦心事,都是吉同军的心头事、案头事。“吉教替我们着想的事,比我们为他分忧的事多得多。他一直像老大哥一样关心我们、善待我们,监区就像家一样,没有理由不爱它。在监区,教导员谁都关心,就是不关心自己。他经常代班顶班,遇到紧急情况、问题困难,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战友兄弟有时候会在工作上出差错,他就常说‘干好了算你的,干不好算我的’。他把容错的机会都给了别人,对自己却异常严格。遇到他,是我的福分,是我们的福分。”吉同军的搭档,监区长如是说。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知你苦,愿你甜。

战友,咱们顶峰相见。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监狱管理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