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95个艾滋病“孩子”的艾滋监区女狱警

时间:2011-11-12信息来源:南方网作者:

  南方网讯 近日,有关《警方抓获艾滋病毒贩当场释放,称监狱不收》的新闻引发公众极大关注。难道广东监狱真的“怕了”艾滋病?据了解,广东省有三处监狱、一处劳教所专门收押艾滋病人,根据性别、刑案轻重区别对待,其中广州市郊便有一所专门收押女艾滋病犯的监狱。昨日(8日),记者来到了广东省女子监狱艾滋病专管监区,首次深入到该监狱内的艾滋病专管监区,了解专管狱警和艾滋病服刑人员的情况。

  有95个艾滋病“孩子”的“杨妈”

  “杨妈”、“Yang Ma”、“Mother Yang”。在艾滋病专管监区,听到艾滋病服刑罪犯讲的最多的是“杨妈”这个称呼,来自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论老少的服刑罪犯口中说出的叫法各有不同,但都是说同一个人“杨妈”,艾滋病专管监区的管教员、41岁的杨佩芳。

  省女子监狱监狱长吕玲告知,2005年,该监狱开始设立艾滋病罪犯集中关押区,杨佩芳是第一批从事艾滋病服刑人员管理的狱警,目前是监狱里从事此项工作时间最长的元老,经她管教过的艾滋病服刑人员达95人,无一例外的都成为她的“孩子”,都发自内心地称她为“杨妈”。
 

音乐响起,艾滋病服刑罪犯们做起了工间操,值班的“杨妈”(左)任其自由发挥
音乐响起,艾滋病服刑罪犯们做起了工间操,值班的“杨妈”(左)任其自由发挥
没有因肤色而否定改造成绩

  “Mother Yang”,“她辛苦了!”,“她好!”身材肥胖、眼睛大大的艾滋病服刑罪犯华沙说话时总带着微笑,在黝黑的肤色衬托下,眼白显得雪亮。

  现年48岁的华沙来自南非,2007年到中国,因贩卖1166克海洛因被判死刑缓期执行,2008年12月到省女子监狱艾滋病专管监区服刑。

  “她经常说:我们,而不是说:你们。”在监狱服刑后才学会中文的华沙说,“杨妈”是心地非常好的警官,总是怀着祝福的心情对待我们,把我们当她的孩子看待,一直都这样。

  华沙说,“杨妈”的关怀,令她感到自己贩毒的行为是对中国做了不可原谅的事,她认为“杨妈”对她很好,没有根据肤色和曾经犯下的罪而否定她的改造成绩。

  艾滋病犯为“杨妈”挡架

  “一些初来乍到的外国籍艾滋病罪犯会因与其他罪犯语言上的沟通和环境适应等问题产生误会和摩擦。”杨佩芳说,碧高就属于这一类罪犯,初来时经常与其他罪犯吵架。

  2005年,省女子监狱艾滋病专管监区开始收押罪犯时,杨佩芳参与了接收第一批16人的艾滋病犯。当时,16名艾滋病犯集中在一起,有的控制不了情绪砸板凳桌椅,有的拼命往墙上、铁门上撞,满脸是血,还有的开始绝食和自杀等。她们为所欲为,歇斯底里,疯狂地发泄着内心深深的恐惧。为了防止狱内案件的发生,杨佩芳与其他狱警实行24小时监控,几天几夜都没安心地睡过觉,随时处理突发情况。

  为了赢得艾滋病犯的信任,杨佩芳第一次进入监舍与16名艾滋病犯进行谈话教育的时候,没有穿隔离服和戴任何防护用具,艾滋病犯们在露出诧异表情的同时,也慢慢放下了戒心。

  回想当时的情形,自己被一群艾滋病服刑罪犯围着,“真怕她们一涌而上!”杨佩芳说。

  零距离的接触让杨佩芳与艾滋病服刑罪犯建立起信任关系,用真诚和真心感动罪犯的心,最终被所有的艾滋病服刑罪犯尊称为“杨妈”。

  一次,外国籍艾滋病服刑罪犯因摩擦而打架,杨佩芳上前去制止,却被其他艾滋病服刑罪犯拦住了,罪犯怕“杨妈”受到伤害,自行劝架和解了。

9  3  1  2  4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