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监狱公众形象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时间:2011-11-15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形象是什么?是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或投影,它是衡量一个人、组织或地方可信度和公信力的重要标志,是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所谓的“公众形象”又称“公共形象”,是指个人或组织的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形象即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良好的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公众舆论,当然也意味着有良好的社会注意力。

新时期,国际上各行各业启动了形象大战。大至国家形象、政府形象、城市形象,小至某个企业形象、产品形象、个人形象,等等。比如中国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可以说是中国形象的大展示。上海申办世博会是城市形象综合要素的大比拼。眼下,世界诸多大中城市掀起的城市形象的重新定位和塑造工程,正是谋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需。监狱形象依然。

一、监狱公众形象的概述和意义

“监狱公众形象”是指监狱作为国家的刑事强力部门的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形象。它是监狱的具体形象与抽象形象、外在窗口形象与内在人格形象的一种客观存在和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的统一体;是一种“伦理性”占主体,社会“公共性”为特征的社会形象,是监狱文化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监狱公众形象不是基于自身特有的国家强制力因素而自然派生出来的一种社会形象,也不是监狱组织精心设计出来的反映组织意愿的一种必然的正形象。它只能是为社会公众思想所普遍认可的、感情所积极接纳的、反映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法治水平和人文精神的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形象。

监狱公众形象作为监狱的一种软实力,是监狱溶于社会、服务社会、赢得社会的一种重要生存和发展资源,加强监狱公共形象建设决不是一种权宜之计的战术行为,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战略举措;监狱公众形象作为监狱的一种长期的文化积累,是监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必然反映,因此,加强监狱公共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规划、设计、投资和建设的战略过程。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监狱形象宣传和展示,使监狱的行刑执法和矫正教育活动能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信任,为监狱执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2、通过监狱公众形象设计和建设,使监狱在推行法治建设和服务社会中提升执行力和核心矫治力,为监狱执法奠定扎实的能力基础。

3、通过监狱公众形象的塑造和推销,使监狱在履行法律赋予的本质职能中,进一步明确监狱执行刑罚的同一性,展示监狱矫正的多样性,为监狱执法奠定浓厚的文化基础。

4、通过监狱公众形象的塑造和建设,使监狱对外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对内能营造出良好的监狱心理环境,为监狱警察和职工队伍建设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监狱公众形象建设的内容

21世纪,我们用什么来包装我们的监狱?当一个法治、文明、开放的监狱在大踏步前进时,我们应当看到,监狱在履行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职能,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的过程中,既有严格执法的严肃,也有温馨、真挚的人间真情,还有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塑造监狱公众形象,首先必须明确监狱公众形象建设的内容,并通过有计划、全方位、坚持不懈的努力,对监狱形象各要素及其组织进行精心培育、精心创意、精心设计和精心规划。笔者认为监狱公众形象建设的内容应致力于以下四个方面:

1、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的监狱形象。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监狱工作。我们已被浓郁的大墙意识,束缚得太久太久,我们不能被大墙情结继续遮蔽双眼。

2、致力于建设一个高改造质量的监狱形象。坚持监狱工作“首要标准”,努力提高改造质量,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这是监狱人民警察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历史使命。

3、致力于建设一个法治化监狱形象。制约权力在世界各国的法治化历程中的意义,已经为历史发展所证明,那么在建设法治化监狱的进程中,仍是我们所不可忽略,而必须予以特别关注并为之努力的重要方面。公正、公平也是衡量监狱形象的重要标志。

4、致力于建设一个文明的监狱形象。强制、惩罚、威严,仅仅是大墙真实状态的一面,那么,大墙真实状态的另一面又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法治、文明的一面,积极、进步的一面,而且越来越成为主流。监狱的文明形象,不仅仅是对罪犯的惩罚,更多的是要从罪犯的尊严、价值、本性、真实生存状态去关注、关怀。如果罪犯亲属来到监狱,回去谈感受,说监狱警察和颜悦色,热情服务,通过人际传播,这对塑造监狱形象就会非常有说服力,反之损害亦然。

三、监狱公?要指标――持续安全稳定。牢固树立监狱安全稳定是第一政治责任意识,是监狱服务社会的首要功能,它既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特殊防卫屏障,同时又是保持自身安全和稳定的内在要求。因而,持续安全稳定是社会公众评价监狱公众形象的首要指标。

2、塑造监狱公众形象的重要环节――公平正义。公平和正义是监狱执法和行刑的价值追求,是凸显监狱行刑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提升监狱公众形象的根本途径,自然成为监狱加强公众形象建设的重要环节。践行公平的理念,一方面要求监狱在行刑活动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名罪犯,使用统一的、文明的制度来管理每一名罪犯,让他们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享有政府提供的矫正资源及改过自新的机会,平等地享受监狱依法提供的处遇。另一方面,监狱必须忠实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使命,准确地执行刑罚,依法严格剥夺、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及其权利,对其强制实施劳动改造,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社会主持和伸张正义。

3、塑造监狱公众形象的核心――改造质量。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是监狱工作方针的根本要求,是《监狱法》赋予刑罚执行机关的中心任务,是监狱机关塑造社会公众形象的核心。首先,监狱要旗帜鲜明地以“改造人”为宗旨,切实将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监狱工作“首要标准”,动员一切社会力量,运用一切科学手段和技术,把绝大多数罪犯改造成为社会的守法公民作为最高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其次,树立科学的罪犯改造质量观,从生物性、社会性和心理性的立体视角来科学认识罪犯,突破传统的、僵死的、主观的罪犯认识思维束缚,让罪犯矫正真正走向科学;再次,重视和加强罪犯矫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提炼和总结我国传统的罪犯改造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博大的胸怀,借鉴世界矫正领域一切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和加强矫正质量的三大体系建设,即改造质量的标准体系、检测评价体系、改造质量的确认体系,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世界行刑发展趋势的罪犯改造质量管理体系。

4、塑造监狱公众形象的社会职能――社会服务。监狱的社会职能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忠实地履行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社会大局服务。通过不断提高改造质量,化社会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破坏力量为建设力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加强对即将刑释的服刑人员开展就业辅导和培训工作,协同社会劳动、工商、税务、政府法制和社会劳动保障等部门,对服刑人员共同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提供社会就业信息,为刑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三是拓展传统的“三个延伸”工作外延,丰富“三个延伸”的内涵。让改造表现较好的罪犯,组成警示教育宣讲团,深入各种社会组织和群体,开展预防犯罪和普法宣传教育,让监狱资源参与社会教育资源大循环。

5、塑造监狱公众形象的根本保障――监狱法治。监狱法治就是指在整个行刑和管理活动过程中,倡导和推行依法治监,坚持依法处理监狱管理和罪犯改造的一切事务,这是维护和建设监狱公众形象最根本的保障。监狱法治包括监狱法律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因素,从立法、司法、执法着手,完善监狱立法体系、执法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引导监狱民警用民主、法治的方式与服刑人员打交道,不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养,实现管理监狱和改造罪犯依靠法律手段、民主手段。

6、塑造监狱公?满意度是测量监狱公众形象的社会性指标,公众??的根本因素。通过公众问卷调查、建立社会信??展民意调查等形式,搭建监狱与社会的信

7、塑造监狱公众形象的精神支柱――构??法机关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旗帜鲜明地贯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树立与??,为监狱在新形势下,忠实地履行宪法和法律,科学地行使监狱职能,准确地执行刑罚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当然也是塑造监狱公众形象的理论基石。和谐社会的监狱理念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性尊严、人文关怀;权利本位、行刑法治;效能优先、行刑科学;刑罚经济、行刑理性;国家责任、行刑正义等。

8、塑造监狱公众形象的切入点――监狱文化。监狱文化是监狱发展的灵魂,也是反映监狱发展本质特征和管理属性的基本要素,因而也是塑造监狱公众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及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