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下监狱文化建设探析

时间:2011-11-22信息来源: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作者:

  缪文海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镇江 212003

 

摘要:监狱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是社会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的微观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监狱加强和谐监狱文化建设。当前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监狱文化建设,应用活用足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及思想资源,加强监狱和谐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建设“法治、文明、和谐、特色”现代监狱。

关键词:和谐社会;监狱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大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在当代,先进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支极其重要的促进力量,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支持。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来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1]这一精辟的论述,清晰地表明社会主义文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监狱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是社会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的微观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监狱加强监狱文化建设。当前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监狱文化建设,应用活用足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及思想资源,创新监狱文化,为和谐监狱、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一、监狱文化建设的现实

当前浮躁的世风影响着监狱工作,监狱经费的不足,监狱的“经济取向”助长了教育改造功利化的风气,重经济和安全而轻文化的不良倾向,以至于“片追”之病久治不愈,教育改造有名无实,影响了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偏离了监狱的组织属性和宗旨。对于一个监狱的发展来说,监狱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的。缺少文化内涵的监狱,即使经济业绩突出,也只是“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

功利化的教育改造扭曲了民警的人格。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民警终其一生,追求的是监狱经济的增长和监管的安全,以致长年在焦虑中度日,无休止地重复着简单劳动,忘记了读书和思考,成为思想上的贫汉,改造上的侏儒,却是管制罪犯的高手。这样的生活没有快乐,只有痛苦,没有成就,只有遗憾。教育改造的虚化,劳动改造的强调,使罪犯只关心计分考核和法律奖惩。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罪犯缺失了人文修养,放弃了思想信念的改造,成了劳动的机器。这样的改造,不是健康愉快,而是病态畸形。对于犯人生命发展和人格完善而言,是错过了回归社会后高质量发展的大好机会,从而限制了回归社会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强和谐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监狱文化就是一所监狱的品牌,一所监狱发展的持久动力。监狱文化不只是几句口号、几个标牌、几尊雕塑,而是在发掘监狱历史文化积淀,博采众家治监精华,熔铸现代先进理念,在长期的监狱工作实践中形成并渗透在各项工作实践中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熔铸了和谐思想的监狱文化给予民警的,不是追求短期功利的热情,而是对国家、民族、人民负责的精神,是优秀的专业素质、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它给予罪犯的,不只是法制知识和简单的劳动技能,更有居于知识之上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思想信念。

建设和谐监狱文化是构建和谐监狱的需要。监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子系统,全社会的监狱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社会分系统。没有监狱的和谐,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所以,建设和谐监狱是监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的首要的、基本的任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监狱文化是建设和谐监狱的基础性内容,同时也为和谐监狱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变革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些必然深刻地影响监狱的改革、发展与利益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注重和谐监狱文化的建设。通过和谐监狱文化的建设,来增进和谐监狱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建设和谐监狱文化是增强监狱软实力的需要。监狱软实力主要是监狱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改造力。监狱文化建设是监狱的一项基础工程,实施这一工程尤其要注重建设和谐的监狱文化。建设和谐监狱主要涉及监狱领导、民警、罪犯、改造风气等要素,这些要素的优化离不开和谐的监狱文化。没有和谐的监狱文化,有可能导致领导独裁专制、民警相互排斥、改造风气滑坡?源泉。它以强大的影响力、感染力渗透在监狱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凝聚监狱员工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相反,没有提炼出监狱精神的监狱文化可能是松散的,缺乏凝聚力的。没有了监狱精神,监狱文化建设只会在低层次徘徊,只会建成经不起竞争磨砺的短视文化,也不可能体现出单位的文化特色。和谐监狱精神文化的建设,主要是凝炼监狱的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监狱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目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把“改革创新、公平正义、知荣明耻、和谐公正、以人为本”等新思想、新要求充实其中,以监狱自身的治监实践为基础,以监狱长期积淀形成的监狱文化传统为特色,凝炼监狱治监理念、价值观念,形成“监狱精神”。监狱精神是建设和谐监狱的首要条件,监狱精神把监狱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汇聚一个共同核心价值观之下,并成为规范监狱文化群体行为的守则,促进了矛盾的缓和与协调。而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是构建和谐监狱和和谐社会的根本。

4.和谐行为文化的发展。只有发展监狱的和谐行为文化,才能使监狱的和谐精神文化在实践中得到践行和弘扬。和谐行为文化主要表现为和谐的个人行为文化与和谐的团体行为文化。和谐的个人行为文化是个人在交往行为与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和谐,这种和谐往往体现为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和谐精神与和谐理念,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当前要注重加强民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其是爱国、敬业、法纪、廉正等道德规范教育,提升民警个人行为的文明程度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使个人的行为与人际关系更加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监狱改造犯人的需要。监狱中,民警跟犯人的距离最近,民警是犯人最现实的表率。民警的一举一动,对犯人的改造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民警要做到语言美、举止美、风度美,用良好的行为来影响犯人,让他们积极改造。在罪犯的思想教育中,民警的每一句话、每一份评语,都将成为犯人认真改造的及时雨和催化剂,促进犯人自身和谐。民警和谐文明的行为使犯人对民警充满感激,心悦诚服,从而自觉改造,快乐改造。和谐的团体行为文化主要是团体在交往行为与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和谐,这种和谐往往体现为团体的交往行为与实践活动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和谐要求。从监狱来说,要注重从监狱及监区存在发展的共同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监狱民警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规范监狱的行为,形成监狱与社会健康文明的关系,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展示“负责任的监狱”形象,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5.和谐环境文化的营造。和谐环境文化既是和谐监??条件。在和谐环境文化建设中,除要营造良好的思想舆??境、物质环境。在心理环境建设中,要适应人的身心协调发展的规律,注重加强心理健??犯的心理和谐。在人文环境与物质环境建设中??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把监狱的经济建设??有机统一。要把监狱的改革与安全结合起来,??展的和谐统一。要把监狱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特色出发,精心规划监狱环境建设,??监狱的自然环境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实现人??潜移默化中舒缓了罪犯的改造压力,丰富改造??健康向上的监狱文化的建设。
  6.和谐制度文化的创新。和谐制度文化创新是和谐??化的根本保证。监狱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用制度创新??。加强和谐制度文化创新,最重要的就是把政??更要注重公平,努力创建公平有序、科学文明??为,以制度保障和谐。在制度文化创新的??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有违和谐精神理念、背离当前监狱改革发展实际,及时地加以修订??警及提高改造及执法质量、建设文明监狱的需??会经济快速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span>”
。在当前的监狱改革??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制度创新是监狱创新2em;"> 和谐的监狱文化是监??境中改造与被改造;和谐的监狱文化是一种氛围,它能熏陶浸染人的心灵;和谐的监狱文化是一种引力,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和谐的监??警得到发展的肥沃土壤。监狱领导在监狱管理中,只有不断地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来引导人,以良好规范的行为文化影响人,以科??化来陶冶人,才能引领整个监狱充盈着和谐的改造气息,促进和谐监狱与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span>[1]中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党-family:宋体;">

[2]郧国良.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监狱工作.中国监狱学刊[J],2007(1):33



 投稿日期2008611

作者简介:缪文海(1972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