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高墙妈妈”23年坚持帮扶服刑和刑释人员

时间:2011-11-24信息来源:大河网作者:

  在古城开封,有一位年逾七十的退休教师,23年来,坚持到监狱、劳教所和刑释解教人员家庭义务帮教,用真诚的母爱,来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灵,被当地监狱、劳教所的服刑人员和劳教学员亲切地成为“高墙妈妈”。她就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李玉萍。

  11月19日上午在河南省第一监狱高墙外,记者见到了李玉萍,作为一名特殊的家属,她陪伴着即将刑释人员岳军的妻子,一起共同守候、迎接岳军的自由新生。

  9时许,当身着全套新衣的岳军刚走到大门口,妻子董女士就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上前久久拥抱着近十年未见的丈夫。满脸笑意的岳军一边幸福地擦试着妻子高兴的泪水,一边亲切地招呼着李玉萍老师:“李妈妈,您来啦!谢谢您十三年的关怀照顾!”“好孩子,总算盼到这一天,回家以后好好干,甜日子在后头呢,李妈妈会始终牵挂着你的……”

  刑释人员岳军,原籍黑龙江省勃利县,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97年7月,被送省第一监狱服刑。在1998年新春帮教会上,经监狱安排,李玉萍和岳军结为“一对一”帮教对子。从此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13年来,每当元旦、春节、正月十五、中秋节等最令人想家的时候,李玉萍总是风雨无阻地赶到监狱和岳军团圆。正是在李妈妈的鼓励支持下,岳军进步很大,2000年曾获得《中国青年报》全国征文三等奖,同时心灵手巧的他还逐步学会了绘画、剪纸、木雕等多项技艺,有数件习艺作品被监狱列为长久展览。由于改造表现突出,受到4次减刑奖励,提前刑满释放。

  像这样的帮教,在李玉萍的记事薄上有名有姓的就达38人,到监狱、劳教场所集体帮教,李玉萍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为了解决一名在外地服刑人员的家庭纠纷,李玉萍在不到半年时间,6次到服刑人员家庭和当地居委会、社区做工作,使问题得到解决。为了一名刑释人员的安置,李玉萍帮他订做了一辆餐饮车,在曹门夜市找了一个摊位。

  “这些久归的孩子有叫‘妈妈’的,有叫‘阿姨’的,有叫‘姑姑’的,他们跟我亲密得像一家人。我也不指望他们成名成家,只希望他们做个守法公民,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李玉萍还告诉记者,得知岳军将要提前回归社会,今年8月,她经监狱方面联系,和一名四川籍服刑人员又结为“一对一”的特殊帮教对子。

  “这辈子也许都要和这些有毛病的孩子结缘了。”(王新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