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们都来自不同的不幸家庭,但导致他们不幸的主要根源却同出一辙:都有一个在狱中服刑的父亲。他们的母亲有的身患重症生活不能自理,有的离婚、离家出走,祖父母年高体弱。他们事实上是一群父母双全的“孤儿”,他们大多没有上学,有的还常遭顽童们的欺侮和村邻的白眼。近一个月来,河南省周口监狱的警察通过走访了解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尽力为他们不幸的童年找出路。11月25日下午,在晨露国际郑州爱童园(下文简称爱童园)的爱心接纳下,他们一同走进省周口监狱的高墙大院,和服刑的父亲短暂相聚,从此过上了新的生活。
跟着警察阿姨离开家
阳光关爱联合行动
短暂的天伦之乐
献给爸爸的画
没有父亲的童年
人民网周口11月26日专电 (记者彭雨)11月25日上午,在省周口监狱亲情探监室,来自周口市郸城县的7岁男孩大航紧紧搂着6岁的弟弟二航,紧张地看着眼前这个哭得痛不欲生的男人。这个男人刺眼的光头和陌生的囚服让他深感不安。他试图拒绝这个男人的爱抚,虽然这个男人是他们的父亲。
这不能怪他们。2009年7月,他们的父亲、周口市郸城县宁平乡的村民刘三捷因涉嫌强奸被警察抓走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他。而那时,他们刚刚记事,他们最小的妹妹刚出生一个月。他们原本有些精神障碍的母亲彻底疯疯癫癫了,整天哭笑无常,甚至又打又闹。更为不幸的是,年迈的奶奶经受不了儿子判刑、儿媳疯癫的现实,慢慢也神神叨叨、神经也不正常了起来。
大航在五岁那年成了家中的“男子汉”。每当夜里,母亲和祖母的疯病相继发作时,他稚嫩的胳膊总是一手搂着发抖的弟弟,一手护着嚎哭的妹妹,在黝黑的夜里盼望着天明。爷爷在外出做农活的时候,总要告诫他照顾好弟弟妹妹:饿了,就在灶里添把火,将冷粥热一下喂饱弟弟妹妹。在遭遇别的孩子辱骂的时候,不要和他们顶嘴,把弟弟妹妹带回家赶紧把门插上。
爷爷没钱,小哥俩也就没有上学,但他们对能够上学的小朋友非常羡慕,羡慕他们色彩斑斓的新书包、各种好看的文具,羡慕他们用铅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出自己名字。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一天他们也能背上小书包上学,直到省周口监狱的干警到他们家家访。
“这些孩子都是又黑又瘦,比同龄的孩子个头要矮半个头,初冬的气温已逐渐寒冷了,可孩子们还只穿着破旧的夹袄,小手冻得冰凉。但刚一听说要去见爸爸,还能上学时,孩子们都是欢呼雀跃,显现出平时难得一见的儿童天性。”省周口监狱教育科副科长、监狱警花张一新向记者描述了他们家访时的情景,用两个字概括了自己的心情:心酸。
服刑人员刘三捷自见到两个孩子后眼泪都没有干过。“入狱两年多来,我从来不敢让自己空闲,一想到家中受苦的爹娘和孩子,我死的心都有。”刘三捷告诉记者,由于他犯的罪“脏”,在监狱里别的犯人瞧不起,孩子在家中也受歧视。他最害怕孩子在贫穷、歧视环境中长成性格孤僻扭曲的文盲,长大后走他犯罪的老路。“我感谢监狱、感谢爱童园给我儿子出路。”
据省周口监狱副监狱长崔应召介绍,郑州国际晨露爱童园是是国内第一个为无人照料、陷入困境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救助服务的“园内小家庭照料”项目。这里为孩子们提供饮食、住宿、交通、教育、医疗等服务,为受助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
小女孩探监让服刑父亲安心
与这7名面黄肌瘦的新成员相比,7岁的芳芳无论在衣着、营养健康上都有天壤之别。她在两年前被监狱民警送到了爱童园,目前正上一年级。三年前,他的父亲刘运动在开封市打工时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怀里。爱童园园长寇薇女士告诉刘运动,爱童园的管理是家庭式的:每个“家庭”有8个孩子和2名教师,全天24小时照料孩子,孩子们都在爱童园附近的学校就学,他们的生活和普通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小芳芳现在学习很好,非常乖巧懂事、身体也很健康。小芳芳还拿出自己亲手画的一幅水彩画,送给爸爸做礼物。
寇园长还向服刑的父亲们介绍了爱童园伙食、教育、生活的情况,鼓励他们好好改造,出狱后将孩子接回身边,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为孩子弥补缺位的父爱。“虽然孩子们在园中生活很有保障,但是父爱母爱谁也无法替代,我经常发现,孩子们在独处的时候,都在想念自己的父母,希望你们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接回孩子,修补父子(女)之情,重享天伦之乐。”
降低再犯罪率是个系统工程
“和爱童园合作,让贫困罪犯无依无靠的子女得到较好的安置,使他们有个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是监狱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周口监狱监狱长谢西良告诉记者,贫困、缺乏教育、歧视的社会环境是当前诱发犯罪的三个重要因素,监狱通过大走访和细心调研,将那些生活无着、无依无靠的犯罪“孤儿”筛选出来,充分尊重孩子和其家庭的意见,送到爱童园寄养,让孩子脱离极端贫困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可以有效避免犯罪行为在家族中代间传递。监狱利用社会福利资源,帮扶特困服刑人员有效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化解他们绝望情绪,有利于安心改造,同时,会使他们真心感恩,改恶从善,重做守法公民,减少刑释再犯罪。
据省监狱管理局办公室调研员王广星介绍,从2004年开始,河南监狱与北京阳光儿童村联系,在新乡成立了阳光儿童分村,开始把服刑人员12岁以下的子女接到儿童村生活上学,超过12岁送回老家,由民政部门安排他们上学,2009年8月,北京市阳光儿童园和新乡市司法局、河南省女子监狱、河南省周口监狱、河南省平原监狱等23个单位出资,新建了阳光儿童村。目前有80名儿童,他们都是服刑人员无人照料的子女,新乡市民政局为这些孩子办了低保。2009年郑州(国际)晨露爱童园也接纳服刑人员无人照料的17岁以下子女,目前已接纳47名,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一个月内把子女接走。(本文儿童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