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男子在监狱8年 取得9项发明成果

――他出狱后最想做的事是孝敬父母

时间:2011-11-30信息来源:长株潭报作者:

在茶陵监狱二监区的办公楼,罗淦向记者展示他的专利证书(谢敏 摄)

长株潭报11月30日讯(记者 谢敏)一道高墙隔开了服刑人员与外界的联系,但高墙内也有精彩风景。株洲市茶陵监狱服刑人员罗淦,在监狱内服刑8年,取得了9项发明成果,其中有3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3项发明在湖南省及株洲市获奖,3项技术革新项目一直在生产应用中。他的“自毁防抢运钞箱”专利,曾有山东老板出价200万购买,他拒绝后无偿捐给了国家。2011年10月12日,湖南省服刑人员改造积极分子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沙举行,罗淦被评为积极改造分子。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茶陵监狱,详细了解了这位“高墙内的发明家”的成长历程。

改造监区电网,每年节电几万度

在茶陵监狱工作人员的眼里,罗淦很聪明,人很低调。“如果没走进这个门,他可能会是一个大发明家。他的发明都很实用,如果用于商业生产,他可能成为大富翁。”监狱教育科干事成女士感叹。

今年42岁的罗淦是茶陵县人。2003年,他自制银行卡盗码器盗取别人存款,在上海、株洲等地多次作案,涉案金额13万元。当年8月20日,他和同伙陈某在株洲被上海警方抓获,因金融诈骗罪,罗淦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陈某被判了14年。

在监狱中,罗淦完成了“自毁防抢运钞箱”的研究和专利申请。2007年,他将这一专利捐献给了国家,如今,国内众多银行装备了这一先进安保措施。除了自己做研究,罗淦还曾经多次指导茶陵一中的中学生进行科研创新。

“服刑人员都特别佩服罗淦,说他‘拧得了螺丝动得了笔’,性格又好,在监区也算是知名人物。”茶陵监狱二监区的邬教导员介绍,罗淦在服刑几年中,光维修机械设备就为监狱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此外,他还改造了监区电网,每年为监狱节电几万度。

生产车间是他的实验室狱警是他的好朋友

和罗淦聊天,能感觉到他的腼腆,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说话时老是低着头,偶尔会抬起头笑一下。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监狱里有那么多发明,除了智慧和努力,也离不开监狱工作人员对他工作的支持。

监狱的生产车间,是罗淦最好的实验室。因为多次维修好各种损坏的机械设备,罗淦被监狱管理人员重视,只要罗淦要求,他们会尽力给他提供各种相关书籍和器材。

曾经在做某项技术革新的研究时,罗淦久攻不下,准备放弃,监狱里一名姓盛的警官鼓励他要坚持,最终,罗淦成功了。茶陵监狱二监区的管教刘志强和罗淦谈心最多,面对漫长刑期,罗淦偶尔也会产生消极情绪,刘管教多次耐心开导他。后来,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为了母亲发明“自动阅卷笔”还得了奖

如果申请被批准,可能年前就能出狱

“晚上睡觉熄灯后,室友们都要卧谈几个小时,大家在一起什么都侃,聊得最多的是怎样拿更多的工分,怎样更快减刑。” 罗淦露出微笑,所有服刑人员都对自由充满渴望。在监狱里,工分比金钱还重要。

监狱的生活有点像上学,周一到周五工作,周六学习一天,周日休息一天,能去图书馆看下书,或者玩下乐队。

舞台上,罗淦弹着电子琴,狱友拨弄着吉他,一首崔健的《浪子归》,感动着台下的牢友和狱警们,这是在2011年元宵节,茶陵监狱二监区的“亲情帮教文艺晚会”。歌词里有一段这样唱道:“光阴匆匆似流水, 它一去不再回,不再有那痛苦的梦, 和无用的忏悔,我要洗漱身上的尘灰, 和脸上的泪水,我要骑在那骏马上, 把时光紧紧追。”

为了早日出狱,罗淦的表现一直都很好,在监狱8年,从来没有扣过分,基本上每年都是“监狱积极改造分子”,这些都是他减刑四年的原因之一。如今,他只剩两年半的刑期。“他现在正在申请重大立功,如果被批准,可能年前就能出狱了。”监狱教育科科长王勇军如是说。

参加完湖南省服刑人员改造积极分子第九次代表大会回来,罗淦告诉父亲:“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出来后我一定要好好干一番事业。”

进监狱前,罗淦就一直对发明创造很感兴趣,父母在他上小学时就给他订了各种科技类杂志。“喜欢看这方面的书,在家里很少出去玩,但从来不看教科书。”罗淦的父亲罗文斌回忆说,罗淦由于严重偏科,没有考上理想中的湖南大学物理系。

上高中时,罗淦的小发明在长春一科技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罗淦看到母亲经常阅卷到很晚,自己发明了“自动阅卷笔”,一种可以自动统分的笔。那时候,罗淦的物理成绩好在整个茶陵一中是出了名的,他曾经完成了连学校物理老师也没能完成的两个科研实验。

谈起这些,罗文斌仍一脸自豪:“除了有点懒,其它方面都很好,认识他的人都夸他聪明。”已是76岁的罗文斌说,他一定要等到儿子回家的那一天。

罗淦得知儿子小罗对各种汽车很感兴趣,就自己在监狱亲手画了一部汽车,还找来材料自制了一个相框,将手绘的汽车裱了起来,送给儿子。

“小罗研究爸爸送给他的汽车画,指出了好几个可以改进的地方,他的心高气傲和小时候的罗淦很像。”罗文斌笑着说。

【对话】

记者:为什么会把“自毁防抢运钞箱”这一发明专利捐给国家?

罗:有这样一个信念在支撑我,自己虽然犯了错,但这不会定格我的人生。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洗涤自己的灵魂,实现价值,自己更要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出狱。

记者:出去后最想做什么?

罗:孝敬父母吧,他们年纪这么大了,我要好好弥补过去对他们的亏欠。

记者:过去这么多年了,怕不怕出去后会不适应?

罗:(很自信)不怕,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应该就差不多了,有几个朋友还经常联系,他们应该能给我一定帮助。

记者:在监狱里最让自己担忧的是什么?

罗:漫长的刑期。刚开始会觉得人生似乎就要这么过去了,看不到希望。想到亲人,就会有坚持下去的信念。

实习编辑/孜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