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警正照料艾滋病犯人
新华网河南频道12月1日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面对“刑期比寿命还长”的残酷现实,身处监牢的艾滋病犯人有着怎样的表现?
今天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此前,记者深入河南省周口监狱医院监区艾滋病犯分监区,亲见穿着白大褂的狱警向他们伸出了没戴手套的手,感受着他们发烧额头上的温度……在警察的眼里,艾滋病犯人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群需要救助、关爱、教育的特殊病人。令人宽慰的是,这些艾滋病犯人从挣扎到接受现实,再到积极改造和治疗,有的甚至获得了减刑。
1
吸毒者表现突出获减刑
吉牛日诺悄悄用袖子擦了擦汗。初冬的冷风不时地从周口监狱医院监区管教办公室门缝里灌进来,十分刺骨,但记者的几句问候,竟让这名眉目清秀的小伙子拘谨羞涩,热汗直淌。
2008年年底,毒瘾发作的吉牛日诺伙同几名毒友钻进开封市一户市民家中,盗窃了价值2万元财物,被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处10年有期徒刑。随后,他被送进强制戒毒所戒了毒,又被押送到周口监狱服刑。
按照周口监狱和周口市疾控中心达成的传染病防控合作协议,疾控中心对吉牛日诺等新入监的罪犯进行了艾滋病毒(HIV)抗体筛查,检测出他为艾滋病毒感染者。
2005年,22岁的吉牛日诺跟着同乡首次走进繁华都市,寻找自己的梦想。坏伙伴诱骗了他,免费让他品尝各类“解乏”的“仙药”,他像全盘接受都市生活一样接受了毒品,慢慢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吸毒和筹集毒资,成为吉牛日诺活着的唯一动力,直至犯罪入狱。
“向罪犯宣告感染了艾滋病毒,跟宣判‘斩监候’一样艰难。但为让犯人尽快进入治疗和教育改造的正常轨道,我们必须向他们普及艾滋病常识。”河南省周口监狱医院监区长常学魁告诉记者,吉牛日诺经历了震惊――崩溃――绝望――平静――涅�的历程,最终接受了现实,目前他正积极开展康复锻炼,因表现突出,去年11月被减刑一年。
2
“老江湖”对放荡生活痛悔不已
今年40岁的岳华昌已有20多年“混江湖”经验,先后“四进宫”的他自称看破红尘。但得知自己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时,他的大脑一片空白。“这是老天对我放荡不羁生活的报应!”岳华昌说,现在他经常低烧,右手也出现麻木、偏瘫的迹象。
岳华昌出生于漯河市一个干部家庭,父母对他这个独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
19岁时,岳华昌就吸食过大麻和白粉,目睹了毒友死前极度痛苦的惨状,涉毒不深的他很快戒了毒,并在24岁时结了婚,有了可爱的女儿。遗憾的是,岳华昌并未珍惜小家庭,妻子很快和他离婚,带着女儿改嫁。之后,他把打工挣来的辛苦钱全部花在了嫖娼上。钱不凑手时,他就盗窃、抢劫。
“如有来世,我绝不重复今生的路。”岳华昌很伤感。
岳华昌屡次犯罪入狱,母亲在几年前抑郁成疾,离开人世,年近80岁的老父亲也和儿子一刀两断。为让岳华昌有些人生念想,狱警辗转找到他前妻的电话,希望她能带着女儿来探监,可前妻一听狱警来电之意,却急忙挂断了电话。
3
狱警帮助他们完成自我救赎
“我们都是红丝带志愿者。”常学魁说,每天,他都要带着警医对包括艾滋病犯人在内的所有生病罪犯进行巡诊。走进艾滋病犯人病房,狱警们从不戴口罩、手套。“我和艾滋病犯人面对面交谈,他们的唾沫甚至能溅到我脸上。”常学魁说,他一次次用手试探艾滋病犯人额头的温度,判断其有没有退烧,他要用最坦荡的心怀唤醒最绝望的呻吟,赢得服刑人员的信任。
常学魁要让所有艾滋病犯人相信,艾滋病虽然不能治愈,却非所谓的“绝症”,关键要配合治疗,服从管理,完成自我救赎。
监狱警官的无私无畏感染了艾滋病犯。岳华昌告诉记者,在得知患上艾滋病后,他一度崩溃,曾计划咬伤或抓伤狱警。而今,岳华昌成为一名犯人护工,照料那些病重艾滋病犯。“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浴火重生。”岳华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