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托起冬日暖阳

――记南平延平少年庭庭长詹红荔

时间:2011-12-13信息来源:人民法院报作者:

共同感化 共同挽救

  在他人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伸出一双手,就能减少一份犯罪的土壤。

  ――摘自詹红荔工作日志

  新生少年罗某走出看守所后,在一家商场找到工作,没想到工作了两个月,经理辞职,罗某因此没拿到一分工资。在詹红荔不断协调下,罗某才得到了钱。

  新生少年黄某很想重新上学,詹红荔四处奔波,希望学校能接纳他。一校长不解地问:“你是他的什么人?干吗要为一名少年犯这么卖力?”

  詹红荔思绪万千。判决一个孩子,就是给他贴上一张犯罪标签,让他们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的目光之下。这个污点,阻挡他正常求学,阻挡他正常工作……

  这让詹红荔感到很焦虑,她深知新生少年出狱后能否成功走向社会,除了他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外,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一个重新做人的青少年事业的成功,又能带动影响一大批新生少年的改造。

  因此,詹红荔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工厂、学校、社区、看守所。面对“法官怎么替罪犯说话”、“犯罪了法院还这么关心他”的种种指责和误解,詹红荔始终没有气馁……魏某因盗窃被判刑,刑满释放后回到南平,因父母不知去向,身无分文。詹红荔做了一件她担任法官以来唯一一次“以权谋私”的事,她找到一个曾是自己当事人的酒店老板,请他给魏某找一份工作。老板收下了魏某。

  时值三九寒冬,魏某只穿着一件薄薄的衬衣,詹红荔发动庭里给他捐衣物,自己则从家里抱来被子、取来零花钱送给魏某。老板很奇怪:“你一个法官,干吗要做成这样子?”詹红荔回答道:“在他人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伸出一双手,让他感到社会的温暖,就是减少一份犯罪的土壤。”

  7年来,在詹红荔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帮助下,70多人出狱后找到工作,许多企业、单位通过詹红荔的斡旋,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创新载体 创新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体现在少年审判上,就是不能因循守旧。

  ――摘自詹红荔工作日志

  为更加准确把握每个少年犯的犯罪根源,了解少年犯的心理,詹红荔学习研究了大量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千方百计寻找少年犯的一个个感化点,形成了一整套少年审判工作理念和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特征的工作方法。她坚持“重塑新生、传承爱心、回馈社会”的理念,提出“爱心接力,成就每一个完美分号”的口号,根据每个少年犯的犯罪成因,制定了从审判到帮教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目的的帮教策略,形成“悔悟――理解――责任――关爱――回馈――传承”的链条,为失足少年走向新生铺筑回归之路。

  为了加强管理,詹红荔建立了新生少年档案,详细记录了300多名重点新生少年的生日、犯罪动机和原因、家庭状况、性格特征以及感化点等等,里面罗列了种种的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导致的犯罪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詹红荔持续不断地根据矫正方法与新生少年通信,把爱和鼓励如涓涓细流浸入新生少年的心田,擦亮一颗颗蒙上灰尘的心灵。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预防重于惩治。如何建立教育和预防的长效机制,是詹红荔挂在心里的大事。为了与孩子们的思维同步,詹红荔不断阅读青少年喜爱的书刊,揣摩青春期的心理状态;开始学习上网QQ聊天,适应孩子们的语言方式。

  为了丰富活动形式,詹红荔组织开展了延平区青少年法制漫画大赛,策划了延平区中学生模拟法庭大赛。更为重要的是,詹红荔创立“青少年维权基地”,还开通了南平市第一条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热线――延平区法院青少年维权热线。7年来,詹红荔足迹遍至城区和城郊20余所中小学和职校,受教育的学生达到2.3万人,延平区近3年来在校生犯罪数量仅有13人,同比下降了60%。

  自从“延平区法院青少年维权热线”开通3年来,已接到求助电话180多个,拨打电话的不仅有学生,还有老师、家长,共有12名问题少年重回课堂,把4名在犯罪边缘徘徊的少年拉了回来。

     

追求正义 追求快乐

  法官除了追求正义,还应该追求快乐: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摘自詹红荔工作日志

  詹红荔始终坚持对公平正义的信仰与追求,一次也没有让自己心中的天平失衡。有一少年犯的父亲东拼西凑3000元钱,准备在开庭前送给法官。詹红荔拒绝后,建议他将这些钱用在赔付受害人的医药费上,最终取得了对方的谅解。

  一次庭审后,刚走下审判台的詹红荔被当事人叫到一旁,问她“昨晚吃得还不错吧。”暗示性言语马上引起了詹红荔的警觉。经过查问,原来律师以请法官吃饭疏通案件为名向当事人索要了3000元。愤怒的詹红荔立即拉着当事人找律师对质,当场将钱如数追回给当事人。詹红荔的“威名”从此传遍了当地法律界,被司法界同行评价为“案件之内易于沟通,案件之外难有私交”。

  在审判台上,詹红荔是正直凛然不怒自威的人民法官;在运动场上,她是率性自信的运动健将;在温暖的家里,她舞文弄墨种花养草下厨做菜不失情调。

  詹红荔说,法官除了追求正义,还应该追求快乐:快乐地工作――做一名认真负责的法官;快乐地生活――当一个幸福甜美的女人。

  詹红荔的心已经被阳光和快乐装得满满的:她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在刺绣、绘画、乒乓球、文艺表演、知识竞赛、演讲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准。

  她喜爱文艺表演,每年她都会组织新生少年开展一次公益活动,让他们融入社会,感恩社会,走向新生。前年汶川地震后,詹红荔组织一群新生少年发起了一场“伸出你的手”赈灾义演,为灾区筹集捐款7万余元。

  她喜欢运动,乒乓球是她最热衷的一项活动。经常和她一起打球的球友说:“她在球场上有股‘疯’劲,身上有股不服输的精神!”

  “正义、开朗、阳光,家庭、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处理得很好,是我接触过的典型中最完美的一个。”曾经把无数的典型原型搬上舞台的南平市文化馆馆长夏冰如此评价詹红荔。

  大爱无声,法外有情。这一路走来,詹红荔始终牢记家庭安则社会安、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用浓浓大爱,温暖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用铁骨柔肠,

  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默默驻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