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监狱一监区长殉职 服刑人员自发组织追悼

时间:2011-12-26信息来源:河南法制报作者:

监狱里的追悼会现场

通讯员 时志强 王广星 朱庆乐 张涛/文 记者 王富晓/图

核心提示

没有遗像,只有用粉笔勾勒的一幅画像;没有香烛,燃一支圆珠笔芯敬上一炷心香;没有酒肉果蔬,贡一个馒头作为祭品;没有挽幛,硬纸板上糊一层白纸,承载着服刑人员的悲伤,“沉痛悼念李宗军监区长”几个大字在低沉的云幔下庄严肃穆;没有花圈,一缕缕白纸、一串串千纸鹤寄托着服刑人员的哀思,在瑟瑟寒风中悲鸣。12月10日上午10点,河南省许昌监狱九监区习艺车间内哀乐低沉,这是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监区长李宗军遗体送去火化的时刻,服刑人员们无缘见上他们监区长最后一面,便自发组织起来,捧着亲手折叠的千纸鹤,来到李宗军的画像前,以特殊环境里特有的方式为他送行。

2011年12月8日上午8点30分,连续值班4天的河南省许昌监狱九监区监区长李宗军在监狱办公楼向领导汇报完工作后,准备回去安排监区工作,在监狱大门前的更衣室内,他一头栽倒在地,上午10时许与世长辞,英年47岁。

消息传开,亲人、同事悲伤不已,服刑人员也潸然泪下。服刑人员在监狱里自发组织了这场独特的追悼会,寄托他们对一个监狱警察的无限爱戴和哀思。看到服刑人员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省许昌监狱监狱长王卫安压抑着自己的感情说:“李宗军监区长以身殉职了,能在他的改造对象中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足以见证我们监狱警察的人格魅力和高贵品质。”

“俺知道这粉笔像保存不了多长时间,但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

12月8日,李宗军以身殉职的消息传到监区,服刑人员鲍峰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伤心之余,他要用粉笔在黑板上为他敬爱的李监区长画一幅遗像,再现李监区长的英容。他并不擅长绘画,其他人员主动上前帮忙,从中午吃过饭一直画到太阳偏西。每一笔都那么沉重,每一笔都寄托着哀思,每一笔都勾起他对李宗军的回忆。

2007年,鲍峰背负着无期徒刑被分配到省许昌监狱改造。刑期漫长,加上自己身体单薄,在劳教改造中常常完不成任务,鲍峰对改造失去了信心,不服管理,顶撞警察,成了监狱出名的抗拒改造分子。当他被调整到李宗军任监区长的九监区改造时,抱定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没想到,李宗军第一次和他谈话就燃起了他希望的火花。李宗军对他说:“不要认为自己刑期长就灰心,也不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已经了解过了,你爱看书,也很爱写作,这些都是你的长处。能不能在九监区取得好的改造成绩,关键看你能不能够扬长避短。”一席话说得鲍峰心里暖洋洋的,放弃了对抗到底的想法。

在以后的日子里,李宗军根据实际情况把他调整到一个对体力要求相对较低的劳动岗位,又再三鼓励他练习写作。结合自己到九监区的经历,他有感而发,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写了自己的处女作《得失之间》。作品在监狱的《魏新报》上刊登出来后,李宗军专门在全监区服刑人员大会上表扬他,并给他奖励了改造分。鼓励之下,鲍峰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写改造故事、改造心得,作品时常在监狱《魏新报》、省监狱管理局的《新生通讯》上变成铅字,他也被监狱评为优秀通讯员,并在今年获得第一次减刑。鲍峰一边画着像一边喃喃地说:“李监区长,俺们没有你的遗像,画个粉笔像祭奠你,俺知道这粉笔像保存不了多长时间,但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

芯香焚烧不出贡香的芬芳,却是向他敬上的一炷心香

粉笔像画成后,服刑人员袁俊华找出一支圆珠笔芯,对正在值班的监区教导员说:“教导员,借个火让我给李监区长上炷香吧!”教导员看了一眼“严禁烟火”的警示牌,欲言又止,掏出打火机,转过脸去,泪水滚滚而下。袁俊华点燃笔芯,恭恭敬敬地插在画像前,静静地守候着这一炷心香燃完,耳边仿佛又响起李宗军对他的教诲。

李宗军管理教育袁俊华的时间并不

长,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袁俊华原判无期徒刑,在监狱服刑期间因被发现有余漏罪被法院带回重审,再次判刑。服刑6年后,又回到无期徒刑这个起点,这让他对未来不报任何希望,吵架、打架等严重违犯管理规定的事几乎犯了个遍,可谓“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2011年4月份,他因再次严重违纪被调整到九监区。与李宗军的第一次谈话,他就显得桀骜不驯:“李监区长,我看九监区楼层高,用水之类的也不方便,环境更不行,我还得换地方。”李宗军说:“你已经换了好几个监区了,不可能再换地方了,只能把这里作为你改造的最后一站。”在堵死袁俊华的退路后,李宗军又鼓励他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你好好改造,你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账上,兑现在你的减刑奖励上。”李宗军随后通过多次交流,了解到袁俊华对电脑知识很感兴趣,也有一定的基础,他决定以此为突破口,促使袁俊华彻底转变。在习艺车间里,他郑重地把袁俊华叫到一台新机器面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台机器要懂得电脑才能玩得转,我派个师傅教你操作,希望能让你的计算机技术得到发挥,得到提高。这高科技的家伙6万多元呢,是咱监区的宝贝,我把它交给你,相信你能珍惜机会。”信任和鼓励是最好的指南针,从那以后,袁俊华刻苦钻研,不仅熟练掌握了操作技术,在习艺劳动上变了样,而且再也没有违犯过监狱纪律,最高一个月得到10.5分的奖励,居全监区服刑人员之首。回想往事,袁俊华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在我都不把自己当人看,自我沉沦的时候,李监区长对我不抛弃,不放弃,我今生今世都对他心存感激。”

馒头是高墙内能献上的唯一祭品,承载着大家对他的深切怀念

12月10日中午开饭时,服刑人员刘某像往常一样领了两个馒头,看着李宗军的画像,他咬了一口,却怎么也吃不下去。他把那个没咬过的馒头用手仔细地擦了擦,恭恭敬敬地放到画像前,嘴里念叨着:“好人哪,俺还没有报答你,你却先走了。”

2008年9月,刘某因盗窃罪被判刑入狱,2009年,老父亲病故后不久,他的妻子又不堪生活的压力喝农药自杀身亡,家中只剩下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面对家庭的巨大变故,刘某一个多星期睡不着觉,两天不吃不喝,决心以死求得解脱。2009年10月26日,李宗军召集监区警察开会:“刘某的问题出在家庭上,我们这几天的谈心教育还不足以打消他的轻生念头。我建议大家献献爱心,帮他解决一下家庭现实困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监狱长王卫安批准,2009年10月26日,李宗军派人驱车数百公里赶到刘某的家中,为他的孩子送去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又送给他老母亲500元现金。根据李宗军的安排,监狱警察又找到当地村委会和学校,协商解决了刘某家庭低保和孩子上学等问题。第二天,刘某看了监狱警察去家访

的录像,激动得泪流满面。提起往事,刘某啜泣着说:“没有李监区长,俺家就完了。俺在这里只能给他贡一个馒头,等俺回去了,每年他的忌日,俺都买好酒好菜,好好地祭奠他。”

服刑人员荆明海也把一个馒头摆在了李宗军的画像前,表达他对监区长的祭奠和忏悔之情。2009年的一天,他得知母亲得了癌症,悲伤中,趁上厕所之机吞食了一把镊子。李宗军赶到他的身边,一直忙活到深夜。后来,他才从其他人口中得知,那一天,李宗军年迈的父亲腹痛不止,正在照顾父亲的李宗军得知他的情况,无奈丢下生病的亲人,火速赶到单位。那天深夜,当李宗军处理完他的事情回家时,得知父亲已被送往医院,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看到父亲刚从手术室推出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向孝顺的李宗军更懂得亲情的珍贵,更渴望回报“跪乳之恩、反哺之情”,在工作和亲情之间,他做出那个艰难的选择,心中该有多么纠结?画像面前,荆明海想一想自己当年的愚蠢行为,想一想李监区长当时心中对亲人的担心和愧疚,禁不住流下悔恨的泪水。

轻轻地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陋室无言,铭记着他的清廉

李宗军1983年3月参加工作,奉献了28个春秋,他没给自己攒下一点儿像样的家产。他妻子没有工作,全家人靠他一个人微薄的工资维持清贫的生活。他那位于许昌市偏僻地段的家里空空荡荡,没有一样值钱的家具。在LCD电视已被LED冲击成赠品的时代,他家卧室中那台笨重的显像管电视机无言地诉说着主人的清廉。他走了,留给妻子的是还要13年才能还完的房贷债务,留给正在上大一的儿子的是下学期从哪里凑学费的困惑。

他是监区一把手,掌握着对近300名服刑人员的刑罚执行权。也曾有服刑人员家属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他,要向他“意思意思”,希望他能够在日常管理或者减刑等方面给予关照,旦都被他严词拒绝。2010年夏天,一个中年人找到他的家中,送上3000元现金,恳请他在服刑人员张某的减刑问题上帮帮忙。李宗军再三拒绝,对方假借去“方便”一下,把钱留在卫生间后离去。李宗军发现后,当天下午就向监狱纪委汇报了情况,并把3000元钱转到了张某的账上。这件事发生后,李宗军在监狱会议上说:“个别服刑人员家属对监狱不了解,试图搞些小动作,这不仅是对执法工作的干扰,也可能把我们警察拉下水。我建议在服刑人员中开展反行贿教育,同时给每个服刑人员家属寄去执法监督告知书。”他带领同事们打造“阳光执法工程”,杜绝暗箱操作,7年多来先后依法对九监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服刑人员呈报减刑600余人次,无一例违规操作的现象。

斯人已逝,奖牌见证人生绝唱

李宗军曾经工作的九监区狭小的办公室里,12块奖牌几乎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墙角还放了3块。九监区教导员李永凯顺手拿起一块“先进党员责任区”的奖牌,用手擦了擦说:“这15块奖牌都是2010年、2011年李监区长带着我们拼着命挣来的。以前的还有很多,没地方挂,都放仓库了。”睹物思人,他讲述起和李宗军共同奋斗的点点滴滴。

2004年九监区成立,李宗军被任命为监区长。当时,监区警察队伍是新组建的,200多名服刑人员是从各个老监区调整过来的,“改造表现好的人家不愿意给。”李永凯说,“我们的压力非常大,李监区长给我们打气,让我们尽快熟悉服刑人员情况,走出困境。”正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李宗军提出了“班子向我看齐,全体同志向党员看齐”的口号,以自身模范行为带动监区警察艰苦创业。九监区内勤说:“李监区长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有时甚至是苛刻。有段时间他带病工作,每天上午要去输液一个半小时,他坚持让我记下来,每累计够8小时就从他的公休假中减去一天。”在他的带动下,九监区全区警察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工作,监区成立当年就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先进监区”、“监管安全竞赛优胜单位”等多项荣誉。2009年、2010年,九监区连续两年在监狱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九监区党支部也多次被省监狱管理局授予“先进监区党支部”、“先进党员责任区”、“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因工作成绩突出,李宗军2004年被省司法厅直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6年被监狱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2010年受监狱嘉奖。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在平平常常的工作中,他28年如一日,以强烈的责任感抒写了一个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