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监狱服刑人员首次离监探亲

时间:2012-02-07信息来源:正北方网作者:

  2月6日,元宵节,一家团聚的日子。可对于在监狱里的服刑人员来说,与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却是一个奢望。为了进一步激发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2月3日至2月9日期间,包头监狱首次准许42名服刑人员离监探亲,与家人共度元宵节。2月6日,记者随包头监狱民警来到了服刑人员小宋家进行采访。

  记者 时婷婷 实习生 翟旭瑾

  佳节盼亲归

  虽然近几天包头市降温,瑟瑟寒风让人发抖,但是宋先生一家欣喜的心情,驱散了严寒。2月6日,是他们服刑3年多的儿子获准离监探亲,回到家中一起过节的日子。 从得到消息的那一天,他们就每天盼着这一天快点到来。

  2008年,刚过18岁的小宋还是包钢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学习不错也乐于助人。然后,小宋在一次帮助同学打群架时,致一人死亡。同年,小宋被包头昆区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此后,小宋在包头监狱服刑。

  上午10点左右,记者跟随包头监狱政治部陈存宝主任及管教民警董博来到了服刑人员小宋的家里。小宋的父母已早早在小区门口迎接。

  小宋的爸爸告诉记者:“前几年春节孩子不在身边,我也没心情过年,都在单位值班。今年春节孩子可以回来几天,我专门调了班,一家人要好好聚聚。”

  一叠书信

  小宋是被76岁的姥姥带大,看着外孙子被判了刑,每天悲伤度日。当天,见到小宋后,姥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老人家告诉记者:“我一直以为见不到外孙子了。没想到,监狱的政策这么好,我要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等着我的外孙子出狱的那一天。”

  小宋告诉母亲,自己在监狱里遵守纪律,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深刻认识到曾经犯的错误。现在,他通过改造和学习,已经取得了很多技能资格证书。

  “每个儿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可是这个孩子犯下了错误,就应该承担责任,接受惩罚。”妈妈牵着儿子的手,对狱警说:“谢谢你们对小宋的教育和培养,教他认识并改正错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你们每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谢谢你们!”

  说起儿子的监狱生活,曾经参观过儿子监舍的宋先生告诉记者:“除了床多了一点儿,监舍就像宾馆一样。”监舍里整洁的床铺、干净的卫生环境,让服刑人员家属觉得那里就如同标准化管理的部队。对于儿子在监狱的生活,宋先生一家很放心。

  记者注意到小宋手里厚厚的一叠书信。“这是3年来家里人给我写的信。我特意带回家想和父母、姥姥一起重新分享,回忆一下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小宋在监狱中常常与家中通信,父母也几乎每月都来探视,但包头街道如此巨大的变化,任何文字、语言都很难描述。“外面的变化真的太大了、太快了。如果我没有犯错,一定也能投身在包头的建设当中,尽自己的一份力。”

  董博告诉记者:“刚入狱的那段时间,小宋完全被自责、悔恨所包围,吃饭不香,睡觉不眠,学习没有兴趣,习艺没有干劲,一度失去改造的信心。管区民警得知后,一次次与他谈话,倾听他讲述心中的苦闷,鼓励他将痛苦发泄出来。渐渐地,小宋走出了心里的阴霾。他严格守纪律,努力学技术,每一次任务都完成得又快又好。”

  小宋回家的第一件事是主动找来盆子,打满热水,对姥姥说:“这些年姥姥太辛苦,我给姥姥洗洗脚吧!”

  中午12点左右,包头监狱教导员看到小宋与家人相处融洽,终于放了心,起身告辞。董博叮嘱小宋珍惜离监探亲的机会,多孝敬父母,遵守诚信,按时返回监狱。小宋握着管教民警的手,感动地说:“董教导员,请你放心。我一定会按时回去。而且,我也会以此为动力,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到社会,做一个有用的公民。”

  多措施确保安全返监

  “新春佳节以及元宵节的到来,让服刑人员对家的思念越发的浓厚。我们这次离监探亲活动的组织,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家人的感化、家庭的支持,来调动服刑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服刑人员的改造。”陈存宝说。

  此次离监探亲奖励对象居住地以包头周边地区为主,包括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等6个地区,对服刑期间一贯表现好,离开监狱后不再危害社会的,并且家庭健全,家有父母或妻子、儿女,家庭经济状况稳定,且经常会见或有书信往来的服刑人员进行奖励。探亲期间,监狱将采取电话报平安、抽查家访、与当地居委会、派出所联防等严密防范措施,确保服刑人员安全返回监狱。来源内蒙古晨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