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高原立鸿志 巍巍昆仑展英姿

―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秦跃福同志

时间:2012-02-08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考验他高尚的品质,戈壁高原的风雪磨砺他坚韧的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展现他人格的魅力,卓越的工作赋予他人生更厚重的内涵――他就是现任柴达木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秦跃福同志。

1982年3月,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他走向了工作岗位。从迈向人生工作的第一天,他就立志要做搏击高原长空的雄鹰、做勤奋有为的青年。从青海省塘河监狱青年服务队的一名普通青年到监狱政治科的科长,他在青海省海南州这片广袤的高原草原上一干就是十三年。出众的才华,敬业的工作,突出的成绩,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肯定,1995年被调入到青海省司法厅办公室工作,面对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没有因此而满足,因此而止步,他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遇,如饥似渴的学习,追求着更高的目标。1997年被青海省司法厅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工会干部。1999年被青海省司法厅党委授予厅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2000年被司法部办公厅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接踵而至的荣誉,更加激发了他的豪情。好男儿志在四方,2000年6月,在省厅已工作五年的他,主动请缨到基层一线工作,告别了优越的都市生活,告别了需要孝敬的高堂、柔弱的妻子、疼爱的女儿,独自一人来到了阴湿、寒冷的门源监狱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中他先后担任了门源监狱纪委书记、副监狱长等职,在工作中他大力弘扬青藏高原精神,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奉献,担得起重任,经得起考验,忍得住寂寞。超负荷的工作,加上一人常年在外,生活无人料理,他患上了严重风湿痛风,然而他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展示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高风亮节,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由于他在家排行老二,被大家尊敬的称为“铁面二郎”“舍命二郎”。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有付出的人。2010年6月,他被调任青海省柴达木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在新的岗位上、新的环境中,他再一次谱写出新的篇章。

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在青海工作的同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愿向东千里,也不向西一步”。2010年6月,秦跃福同志只身来到距省会西宁最远,海拔高度最高,条件最为艰苦,气候最为恶劣的青海西部昆仑山下的柴达木监狱工作。西部高原狂啸的沙尘,凛冽的寒风,似火的骄阳再一次对他进行着无情的考验。干燥与严重缺氧使他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昼夜无法睡眠,身体出现严重的不适。然而他却说“在艰苦的环境中就要有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风沙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盼,才能在工作上有激情,理想上有追求、事业上有成就”。为尽快的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打开工作局面,他超负加压,深入到基层单位中,融入到基层民警中,沉入到罪犯“三大现场”中,搞调研,聊家常,摸犯情,经常是提早上班、拖后下班、晚上加班,放弃了节假日,就是女儿的婚事也是一拖再拖。这种“五加二”、“白加黑”的超负荷工作,加重了他的风湿痛风病情,膝关节、踝关节出现严重红肿,行走痛苦难忍,每走一步额头上都冒出阵阵虚汗,同志们硬是拖着他到医院进行了检查,经检查关节处已经存有大量的积液,面对严重的病情,医院要求病人住院治疗休养。然而他却放不下自己的工作,一口回绝了医院的要求,在让医生抽去了关节中的积液之后,硬是把医疗室搬到了办公室,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干着工作。同志们问他“别人干工作是往高处走,工作环境和条件是一步一步的越来越好,而你却从省城到基层,从东部到西部,海拔是逐步递增,跟老黄牛一样的工作,这又是何苦?”,他却淡然的说“自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我的一切都给了我为之奋斗的事业,条件的艰苦对我是一种磨炼,工作的乐趣是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凭着这种坚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勇气,任劳任怨的精神,他硬是在到任的短短四个月时间内,拖着有病的身躯,先后下基层调研80多次,与民警职工谈话200多人次,写下了近2万多字的调研笔记,全面详细掌握了柴达木监狱基本情况,对柴达木监狱今后的发展有了清晰的思路,抓住了最为紧迫、最为棘手的症结问题,为全面有效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和感召下,在全狱民警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柴达木监狱评为司法部“双大”活动先进单位、监狱工会评为全国农林水利系统模范职工之家,连续二年被评为全省监狱系统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监管改造先进单位和特色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先进单位,17个基层单位(党组织)获得厅局表彰奖励,17名民警荣获全国监狱劳教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60名民警职工被评为省政法委和厅局先进工作(生产)者,43名民警荣记个人三等功,47名民警荣记省局嘉奖,监狱连续10年实现“四无”目标。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领头雁”

秦跃福同志经常讲:“领导的‘领’就是带领、引领,就是干在前面、冲在前面;而领导的‘导’才是教导、引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初到柴达木监狱,面对一个全新而陌生的领导班子,面对全体民警职工期待的眼光,面对组织的信任和肩负的重任,如何带好班子、做好“领头雁”、充分发挥出领导班子的作用?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经过深思熟虑,他采取了“一谈、二研、三用、四落”的工作方式,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一谈”即谈话交心。为了发挥出监狱党委班子的最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他主动上门找党委的每一位成员谈话交心,听取他们对监狱党委及监狱整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交谈中畅所欲言,毫无遮掩的说出自已的看法和意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用自己的坦诚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二研”就是调研现状。为了准确把握工作脉搏,他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题调研,对调研中反映出的意见和建议,亲自进行了梳理、归类,带头承担落实措施的责任人。他集中群众的智慧,在广泛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多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民警职工利益、推动监狱工作的决策。“三用”就是量才而用。在工作中,他注重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效,依据班子成员的年龄、专业、气质、性格、能力,以不同的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放手支持班子成员工作,不求全责备,不推过揽功。“四落”就是落实责任。按照监狱党委的分工,他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做到当班长,不当家长,总揽不独揽,果断不武断,公道不霸道。在他的带领下,领导班子的观念变新了,用人制度变活了,创业干事的劲头变足了,使新的领导班子更加充满活力和朝气。

他常说“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领导干部当好了领头雁,群众才能有方向,工作才能出成效”,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随着形势的发展,监管改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确保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成为了监狱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严格落实监管安全制度和措施的基础上,他带头深夜到狱内巡查,大到制度的落实,小到监舍的门窗,每一细小的环节都认真检查,不放过任何漏洞。同时,与主管监管改造的同志一起,及时了解掌握狱情犯情,认真查摆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仅2010年到任后的七个月内,他夜间巡查就达50余次,给他开车的司机感慨的说“自给秦监狱长开车以来,我睡踏实觉的历史已成为过去,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大的精力和活力”。2010年7月,格尔木市上游温泉水库出现紧急汛情,面临着溃堤垮坝的险情,一时间,人心惶惶,大多数市民开始逃离。在这生死决择的关键时期,秦跃福同志连续七天吃住在办公室,研究制定防洪预案,落实防洪措施,并向全狱民警职工和服刑人员喊出了“我在监狱在”掷地有声的响亮口号,正是他这种大无畏革命精神和示范作用,提振了全体民警职工和服刑人员的抗洪决心,抗洪期间监狱保持了平稳态势,夺取了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得到了省厅局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赞誉。

心系民生,关爱民警的“贴心人”

心系民生,体恤民情,提高民警职工收入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秦跃福同志到柴达木监狱以后思考最多的工作之一。他从监狱现状和民警职工实际出发,及时组织制定了《柴达木监狱民警职工从优待警待工实施意见》,确定了从民警职工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生活待遇、工作待遇入手,不断加大从优待警待工工作力度,加强民警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监狱民警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工作思路。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就使柴达木监狱用于改善民生支出达2101万元。完成了十四项“民生工程”。民警和三岗工人加班、生活补贴和劳动生产管理津贴全部兑现,农场三岗人员劳动报酬,增长幅度达10%。重新装修完善民警职工食堂,改善了民警职工就餐环境。下调民警职工水电暖收费费用,缓解了民警职工的经济负担。组织全体民警到驻军二十二医院进行全面体检。率先在全省监狱系统内为民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基层一线购买办公桌椅,改善一线民警职工办公生活条件。筹措资金220万元,为490名农场职工购买养老保险,开创了青海监狱系统先例。根据相关政策,将414名干工家属、遗属及参退、老残遗属等纳入省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参保人数占全系统参保人数的四分之一。并对民警职工的生活小区进行绿化美化。如今的柴达木监狱,到处是绿树成荫,四季花香,民警职工安居乐业,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活力。

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急先峰”

秦跃福同志到任之时,恰逢柴达木监狱企业诺木洪农场枸杞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省厅局领导根据诺木洪农场枸杞产业发展形势,高瞻远瞩,提出了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的战略规划。他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以“不留遗憾、不留骂名、不留败笔、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大干苦干五年,实现农场跨越发展二十年”的激情,勇敢地应对挑战,勇敢地投入到建设诺木洪枸杞产业发展洪流之中。为切实加强对枸杞产业园区建设组织领导。先后到农场40余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15次,统一班子成员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在充分调研、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土地承包费和水费,加大农业承包费的收取力度。首次收取土地流转费233万元,开历史先河。2011年全年收缴农业承包费2831万元,净增额达2000万元,创历史新纪录。为加快枸杞产业发展步伐,在省局和监狱党委的高度重视下,他先后6次组团参加在福建、义乌和广州等地举办的高规格、国际化的推介会、洽谈会和博览会,诺木洪枸杞分别荣获中国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金奖和最佳参展奖,扩大了诺木洪枸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了诺木洪枸杞产业发展。为了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他不顾身体伤痛和疲惫,多次亲赴地方州县,主动向省州县相关部门汇报、沟通、协调,得到省州县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将农场的道路、电力、水利、电视媒体等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到州、县产业发展战略格局当中,有力促进了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健康有序发展。先后争取建设项目19个,建设资金2.15亿元。年内14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217.45万元,创历史新高。在他和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诺木洪枸杞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010年收获枸杞干果8000吨,实现产值3.2亿元,2011年收获干果1.24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诺木洪”牌枸杞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柴达木”牌商标被评为青海省著名商标,获得省政府10万元和省局1万元奖励,成为青海省枸杞产业龙头企业,全国最大的枸杞连片生产基地,引起了国家、省州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2010年10月以来,李鹏新、邓本太、张光荣三位省领导和近300名省政府有关部门、海西州、都兰县的各级领导先后来农场检查指导工作,对诺木洪枸杞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诺木洪110千伏变电站建成使用,结束了56年缺电的历史。农场44.82公里公路建设获省交通厅立项批复即将开工建设,398套廉租房已完成主体工程,农场办公大楼建成,极大提高了园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农场整体形象,为促进园区招商引资、发展枸杞及精深加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眼下,在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处处呈现着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一身正气,法纪法规的“守护神”

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廉,官不敢欺,公,民不能怨”。作为监狱负责人,秦跃福同志深谙其中的道理,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把“公”、“廉”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尺。他组织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把监狱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管理之中。他对自己及班子成员约法三章,要求做到:送礼不收,请客不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一律按政策、法规办事,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2010年来,在近上亿元的园区建设和监狱维修项目中,他严格要求对所有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标,阳光操作”,既保证了维修项目的廉洁,又为监狱节省资金近百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狱上下形成了“严格执法,公正执纪”的良好氛围,全狱民警无一人发生违纪违规的问题。

如今秦跃福同志,正以他赤诚的热情谱写着又一曲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以他豪迈的激情、超人的胆识、严谨的作风规划着柴达木监狱的美好明天,实现着他不懈追求的梦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