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3月5日电 (记者 郝桂尧)3月5日,在山东微山湖畔的微湖监狱,一群服刑人员来到雷锋事迹展览室,参观雷锋事迹。一个姓刘的服刑人员说:“我每年都会来10多次,看了展览,觉得雷锋做的一些事我也能尝试着去做,做了好事,心情格外好。”
成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微湖监狱,面临着如何解决服刑人员道德缺失的难题,他们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改造方式。1989年,"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曲建文应邀到微湖监狱作雷锋事迹报告,服刑人员个个全神贯注,当曲建文说到动情处,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泪流满面。曲建文和干警也被感染,他们感受到:雷锋精神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为服刑人员树立一个雷锋这样的道德标杆,会为服刑人员树立起向善的旗帜。监狱党委决定:制定长期开展学雷锋活动规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不仅罪犯要学雷锋,干警也要带头学,让雷锋精神之花在大墙内外盛开。各监区、分监区的学雷锋小组如雨后春笋,纷纷组建,最多时近500个。
微湖监狱长期坚持学雷锋的举动,引起了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和张峻的注意。当时,两人不仅在默默无闻学雷锋,而且也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张峻共为雷锋拍摄了180多幅照片,并写了大量报道,是为宣传雷锋精神付出辛劳最多的人之一。2000年,当微湖监狱决定筹建一处永久性展览室,并为此事找到张峻时,老人非常高兴,他拿出自己珍藏的有关雷锋事迹的全部照片,与乔安山一道,千里迢迢来到微湖,帮助建立起雷锋事迹展览室。
在这个面积约六七十平方米的展览室里,立着一座白色的雷锋塑像,四周的墙壁上,贴着有关雷锋的数百张照片,橱柜里展示的是报道雷锋事迹的报纸和书籍。展览室里两件物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个木头箱子放在展室的一角,上面还写了“节约箱”三个繁体大字,据说这是张峻按照雷锋当年用过的节约箱复制的。还有一张雷锋微笑着擦车的彩色照片,上面写着“雷锋战友张峻敬,2000年8月15日”字样,也是张峻送来的。2000年8月15日是雷锋逝世38周年纪念日,在微湖监狱雷锋事迹展室建成揭幕仪式上,张峻送来了这张照片,并激动地发了言。
微湖监狱政委孙孟杰告诉记者:这里雷锋生前照片、生前遗物、雷锋雕像、领导人题词等一应俱全。在微湖,服刑人员入监第一课就是来参观雷锋事迹展室,刑释出狱前的最后一课也要参观雷锋事迹展室。据统计,这个监狱每年有4000多名罪犯到这里接受教育。一个戴眼镜的服刑人员说,他到这里来,主要学习雷锋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讲解雷锋事迹时,干警从守法、奉献、爱岗、敬业、节约等多个角度,要求他们克服恶习,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养成做好事和当好人的习惯。
20多年来,微湖监狱先后连续邀请了曲建文、乔安山和张峻、雷锋生前领导冷宽、雷锋连连连长虞仁昌、“京城活雷锋”孙茂芳、“傻子”田亮等知名人士,来狱作雷锋精神主题报告会近30次,以雷锋的光辉事迹、"活雷锋"的现实榜样,感化、教育服刑人员,收到良好效果。
为了使学雷锋活动扎实、持久、有效,微湖监狱开展学雷锋"十个一"活动,即建一个以学雷锋为主题的文化长廊,观看一部学雷锋宣传片,建一个学雷锋网站,每年举办一场学雷锋专题报告会和一场学雷锋专题文艺晚会,召开一次"运用雷锋精神改造罪犯"专题理论研讨会,编辑一本学雷锋专刊等等,成为学雷锋活动的十大有效载体。
据统计,自开展学雷锋活动以来,微湖监狱涌现出先进班级180个,学雷锋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生活分监区学雷锋小组根据劳动生产的特点,长年坚持分季节送绿豆汤和红糖生姜茶。仓库分监区学雷锋小组,坚持装运物料,送货上门。四监区学雷锋小组,主动维护、换领、修理矿灯,老弱病残监区的服刑人员也不甘示弱,主动为别人洗工作服,粘补坏胶靴。
为了激发每名服刑人员学雷锋的内驱力,微湖监狱坚持将学雷锋与日常改造相融合,制定考核细则,并纳入《教育改造工作量化考核》和《计分考核规定》,还强化学雷锋物质和精神激励,每年进行一次学雷锋示范监区评选,被评选出的1-3个监区颁发奖牌并奖励5000元;按监区押犯人数的3%评选学雷锋标兵,按押犯人数的20%评选学雷锋先进个人,分别颁发荣誉证书和标志胸牌,并向亲属寄送喜报;同时分别作为评选省级和监狱级改造积极分子的必要条件。
学雷锋活动使服刑人员的思想和精神得到了升华,并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微湖监狱教育科科长张文杰说:“我们立足岗位学雷锋,不要求你轰轰烈烈,只要一天干一两件小事就行,每周每月检查总结,进行精神鼓励。我们发现,干了好事之后,服刑人员心情愉快,说起话来铿锵有力,自信心普遍提高,很看重荣誉。学雷锋成为最有效的教育改造手段之一。”
服刑人员还把学雷锋的好习惯从监狱里带到社会上。刑释人员李某出狱后,开设了一家“学雷锋餐馆”,免费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上门送餐,生意十分红火。刑释人员杨某刑释回家后,购置客车开通了日照――微山的“亲情会见专车”,其中两段路程免费接送服刑人员家属,被人们誉为“学雷锋亲情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