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路遇一老友,谈起一年多前我送给她的芦荟,说是多子多孙,又分送了多人,心里不免分外欣慰。那盆芦荟是两年前我“领养”来的,当时快枯死了,同事便弃之一旁。我好心地把它放于自己的办公桌前日日细心浇灌,居然活了过来,后来长得郁郁葱葱。其实我并不好养花弄草,估计当初真是动了恻隐之心才出手相救,想来这也是一种机缘。
回想起来,拯救的过程真是平淡无奇。据称那盆芦荟的原主人也算是个养花能手了,所以同事们起初都不看好我的“出手”,都认为它没得救了。但毕竟是个生命啊!不期望它一定能起死回生,只愿在我的努力下它能多活一天我也倍感安慰。就因为这种信念,没有任何栽培养植经验的我执着于每日的一倾一倒,还自制了“营养液”来调理它。终有一天,它原先通体的褐色变浅了,紧接着过了两天,它完全褪去旧衣,以一身绿衣示人。从未见过芦荟能有这么漂亮的颜色啊,绿得是那么耀眼璀璨,远胜于花的艳丽。不久,我习以为常的持续浇灌还使它迅速地成长繁衍,窗台上不知不觉就又多出几个花盆。
虽然表面看似毫无瓜葛,但它的重生确实给我以莫大的触动和启示。正当同事们感叹于芦荟重生的美丽和给办公室带来的勃勃生气时,我不禁联想到了我们的服务对象。由于失足,他们不免被世人鄙视和唾弃,有的变得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更有甚者仇视社会、报复心理剧增。此时拉他们一把,还是推他们一把,结局迥然。改变不易,不论是劣迹斑斑、心理扭曲的他们,还是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我们,如同不相融的两滴血,要互相接纳谈何容易。可有谁不愿意获得他人的认同,原本不想做好人的呢?
作为社工,要像医生一样不挑病人,把救死扶伤看作本职,不管对方是大官还是逃犯。但和普通的医患关系不同的是,社工的眼里不能只有病,更要有人。其实很多服务对象都像那棵快要枯死的芦荟一样,起初都是非自愿来接受帮教的,任凭你费尽唇舌,他就是默不作声,没有一丝反应,可谓防御机制超强。其实帮教关系也需要时间来磨合,这就要求社工不畏蛮横,不畏威胁,不畏艰辛,相反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关爱,多一点耐心,不能因为他们自己放弃了医治而放弃他们。人心是肉长的,很多时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因人而异注意工作方法,让服务对象感觉你真的没有戴有色眼镜看他们,真的把他们当人看了,他们才会对你刮目相看,向你投来信任的目光。
做人的工作是最难的,这就意味着社工的帮教之路必定是坎坷的。或许帮教后的最终结果不总能让我们满意,但不尝试就不能轻言放弃。在大多数人眼里,矫正工作一直是晦暗的色调,似乎没有阳光。其实只有真正接触了才会明白,矫正工作中处处有无限生机,只要肯发掘,肯用心投入,回报你的可能就是服务对象脱胎换骨的重生,如同凤凰涅�般耀眼、光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