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收获

时间:2012-04-03信息来源:江苏监狱网作者:

 春天,带着生机和希望悄悄地走近我们,万物复苏,绿柳飘逸,本是一个播种的季节,而今,却有了几分收获的喜悦。前几日,十分有幸参加了全省监狱理论研究骨干培训班,培训班期间有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有专项业务工作的专题讨论,还有2011年理论研究课题部署和舒心的采风,内容丰富而紧凑。期间,感受着春天的气息,领略着大家的风采,联系实际,几多感触,愿与分享。

做好工作、开展调研需要正确的认知。作为万物之灵,人的认知是其出类拔萃的必要条件。认知不仅决定着我们感受事情的方式,而且对我们的行为方式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认知既可以产生有益的行为,也可以产生有害的行为。正确的认知可以使我们行动起来,实现目标,增添光彩。例如,在我们单位一季度民警岗位业务知识考试中的分析题,案例中的日常管理、安全防范、应急处置都存在着很多的漏洞,但少数参考民警分析偏题,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我想这充分说明我们的部分民警基本业务工作不熟练,对一些安全隐患认识不清,甚至是视而不见,因而在答题过程中没了方向,理论调研尤其如此。

做好工作、开展调研需要坚定的信仰。信仰,是一种目标,是一种标准,是一种追求,是奋斗者不竭的精神动力。坚定的信仰是一个人存于世间的精神需求,使人的精神得到安宁,使人的生活充满希望。监狱工作是一个薪火相传的事业,当代监狱民警只有坚定信仰,才能传承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优良传统,才能永葆监狱人民警察政治本色,才能力保安全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坚定的信仰,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在一季度民警岗位业务考试中,甚至还有民警不知道江苏监狱人民精神表述语,何谈践行精神、勇挑重担呢?我想,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审视,问题在哪里。

做好工作、开展调研需要灵活的思维。要远离僵化死板、墨守成规,就必须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灵活的思维不是盲目标新立异,也不是不切实际随意勾勒,而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视域中的维度、深度上有所突破。例如谈监狱执法,有的人会说“监狱执法不就是包括执法主体、执法对象、执法内容,再加上执法监督嘛。”其实不然,再想想,是不是还包括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保障、执法比较等等呢?当然,这里不是故意卖弄故意显摆,而是结合某一问题,探讨一种更为科学、更为严谨、更为理性的追问,以求打开思路,拆除思维里的墙,感受“墙”外世界的美。

做好工作、开展调研需要理性的认识。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理性认识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普遍性和间接性。刘远(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此次培训班上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说一件风衣,你只看它的面子,不看、不摸它的里子,你是断不能判断它的质地的,其实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道理了。再如一季度民警岗位业务知识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少数民警只知道罗列“李某不该单独找罪犯谈话、现场不该有木质板凳、民警没有人维持现场秩序”等表面现象,却未将民警安全意识淡薄、犯情掌握不清、应急处置失当等深层次问题表达出来,得分也就受到影响。再如我们在工作调研中,经常会收集到一些数据,那么在调研报告中就应当对数据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否则数据就很难起到佐证你调研报告观点的作用。

舒适怡人的暖风,裹挟芬芳的泥土,扑鼻而来,已是春天。愿我们在春天里,梦想,行动,积累,等待,然后去收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