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平安是福”。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个单位平安是小福,整个市平安才是大福。广西区英山监狱迁建桂林市五年来,主动把维护监狱安全稳定融入到桂林市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积极与桂林市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正确处理好确保监狱平安与维护桂林市稳定的关系,坚持“首要标准”,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确保了监狱持续安全稳定,连续五年实现无服刑人员脱逃、无服刑人员非正常死亡、无狱重大疫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四无”目标,维护了桂林一隅平安。英山监狱在确保监狱平安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地方做好社会综治工作,2008年与平乐县司法局开展“结对子”工程建设,经过三年多建设,逐步建立了“教育―培训―安置―推介”四位一体的帮教模式。目前,已在平乐县建立了一批安置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在数十家企业建立了帮教基地,过渡性安置刑释解教人员近百人,为刑释人员谋生就业铺就一条阳光路,打造出“英山・平乐模式”。这个模式还为服刑人员及家庭解决不少实际困难。如2009年,平乐籍服刑人员道明天(化名)在电话中得知,年迈多病的双亲,因姐妹外嫁后,生活十分困难,在监狱内消极改造。监狱了解情况后,与平乐县司法局启动工作预案,英山监狱要求时在平乐镇挂职镇党委副书记的监狱警察,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及时落实道明天父亲退伍军人的有关政策待遇的落实,当地有关部门不久进行了走访慰问,服刑人员道明天的双亲养老终有了保障。后来还免费为服刑人员道明天及双亲照相,并将相片传递给对方看,还让双方通电话,让对方都了解情况。监狱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共同及时解决服刑人员家庭困难的同时,利用地方政府部门和亲人的帮教,让服刑人员在狱内安心改造,后来道犯表现较好,多次获得监区表扬。
同时英山监狱发挥监狱资源优势,抓好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市(县、区)各机关单位、高校、法院、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厂矿企业等单位纷纷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广西廉政建设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调研活动。5年来,共举行数百场警示教育活动,受教育人数上万人,成为桂林市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基地,发挥警示教育的力量。英山监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桂林市社会发展保持平安稳定的大“福”增添了一笔。
如果把桂林市的文化比喻成一株盛开的桂花,那么英山监狱则是这株桂花树上一片绿叶。为了绿叶更绿,五年来,英山监狱充分借助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桂林市委提出文化兴市的战略,特别是今年结合桂林市委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的战略,英山监狱提炼出“法治、实干、诚朴、向上”的英山监狱精神,以及英山监狱核心价值观、口号、座右铭,坚持政治强警,文化育警,先后组织开展“魅力英山.添采行动”、“品牌英山.倾情打造”、“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等一系列活动,着力培育监狱文化,提高监狱警察队伍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的理念,结合监狱实际和监狱警察队伍特点,大力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营造监狱警察共同的精神家园。同时在桂林市文联和桂林知名作家帮助下,英山监狱成立了香樟文学社、香樟书画摄影协会、山鹰文艺团、山鹰体育俱乐部、等四个社团,创办全区监狱系统唯一纯文学刊物《香樟文苑》,目前监狱有桂林市作家协会会员3人,其中1人为广西区作家协会会员。同时,积极参加桂林市举行的各类文化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真正为桂林市文化发展添“绿”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