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时间:2012-04-04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随着劳教和强戒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克服师资、时间、授课对象等条件限制,上好学员的心理健康课,在场所中探索适合这类特殊群体的教学方式,提高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这几年将团体活动应用于学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发现团体活动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学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帮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在此作一陈述,以供交流探讨。

一.团体活动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可能性  
首先,场所教育对象提供的可能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恶习的、文化水平较低的、几乎没有任何学习兴趣的人群。长期以来,学员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将团体活动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员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多看(观察)、多听、多想(思考),多说(表达)、多做(操作)、多感受(体验)、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根据我们教育对象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将团体活动的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其次,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提供的可能性。目前场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编撰的非常好,每章节后都有许多团体活动方案,这是用来理解和消化本章理论的,我们应以这些心理素质训练为主,带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除了向学员讲授心理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员树立一种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的意识,在学习中学会思考,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运用“团体活动”的教学方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学习倾听与沟通”理论时,就采用了此方法。
  (一)活动准备:一些画有简单线条的图片2个、纸每人2张、笔每人1支、小纸箱1个、抄写好沟通练习的大白纸1张。
  (二)活动程序
  (1)“我说你画”游戏(50分钟)
  ①活动过程。老师把学员分成8-12人的若干小组,每小组随机抽出两个学员,领导者给每组中的一名成员出示图1,并确保另一名成员无法看到。然后请前者向后者描述图片的内容,后者根据前者的描述画出该图片。然后两个人交换角色,领导者出示图2,重复上述游戏。在做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参加的学员不准说话,认真观察。活动结束后小组内进行讨论,相互分享感受。

②领导者点评。人际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沟通需要双方要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理论灌输,达到了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的目的,使难以理解的理论变得浅显而易接受。
还有,团体活动的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场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掌握了一定心理技能的师资,但目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教师远远不够。团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团体活动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做报告、讲座、参观、看录像、开展团体交流、讨论等,相对个体心理咨询的主要优势在于,为学员提供了与其他成员一起尝试与体验新行为的环境,有助于成员的人际学习与自我探索,并且时间上更经济。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提供多重帮助,不仅仅是咨询员对参与者的帮助,也是参与成员的互助。在一种帮助集合中,推动咨询进程,达到咨询效果。
二.团体活动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必要性

1.帮助学员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
  学员心理问题的核心在于自我观念问题。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通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来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相似的,团体的其他成员就像一面镜子,使自己有了一个可以比较的对象,作为反思自己、了解自己的参考。这样就会减轻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此外,团体中每个人为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对于其他成员都是一种鼓励,可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自我潜能。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还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继而上升到对大队集体的认同,这种效果有助于维护场所的安全稳定。

2.纠正学员心理偏差,培养学员健全的人格。�
  团体活动的积极目的在于发展性功能,这是咨询心理学遵循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通过团体活动可以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场所中的学员们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多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等,久而久之,使之易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时急需对这些学员进行筛查诊断和心理矫治,由于我们的个体咨询无法完成所有的咨询任务,这时团体活动能及时敏感地捕捉到这些学员的心理状态,通过"游戏"活动为学员提供了各种社会生活的模拟场景,通过团体特有的支持、关心、情感宣泄等因素,注意对学员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就会为学员矫治不健康的心理或改变不健全的人格结构提供一定的帮助。�

3.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互动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达到咨询的高效率。

心理学家丁瓒曾说,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的不适应造成的。学员们犯错误都是因为心理方面有认知障碍、行为障碍,而这些都是由于人际关系不适所造成的。为了适应场所和出所后的生活,每一个学员都需要培养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体活动中,成员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决定,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等。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的理解和洞察,在活动过程中强调的是对学员要尊重、接纳、聆听、真诚,并注重学员自身的领悟,注重学员内心的转变,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学员们会发现与自己相同境遇的人居然还不少,这时,就易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同感受,这种感受有助于减低自卑与自责感。消除负向情绪与防卫心理,从而促进了彼此的沟通与互相支持,共同去面对困难。因此团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互动环境,符合当前形势下强调建立和谐场所与和谐的民警、学员关系,因而倍受学员们喜爱且活动收效甚佳。

4.团体活动对学员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活动强调整个团体的动力性质,团体内的人际互动是核心,团体成员间积极互动的人际关系正是每个成员发生改变的基础,而每个成员的改变也正是整个团体动力性的体现。团体活动是以学员为主角,是一个多向沟通的过程,模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