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英山监狱创建全国级“职工书屋”工作纪实

时间:2012-04-09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文化传英山 书香满警营

早春二月,广西桂林市,景色迷人。

2012年2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常委、宣传教育部丁爱民部长,自治区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周化泉副部长与广西区英山监狱领导共同为英山监狱职工书屋荣获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揭牌仪式,标志着英山监狱职工书屋正式建成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真正达到文化传英山,书香满警营。      

一、思想和认识到位,各级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历届英山监狱党委认识到文化是“软实力”,“职工书屋”是监狱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职工书屋”建设工作是监狱各个时期职工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把“职工书屋”打造成内聚人气、外树形象的职工文化品牌。力求把有利于警察职工文化建设的好事办好,有利于警察队伍建设的实事办好,这是英山监狱党委一班人的共同认识与决择。

英山监狱党委一直将警察职工文化建设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2001年,英山监狱搭乘国家关于监狱布局调整的“和谐号”列车,按照计划2007年11月,英山监狱将实现整体搬迁桂林市。桂林是享有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在英山监狱搬迁新址计划中,英山监狱党委立足新标准新起点,把警察职工书屋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谋划,通过规划设施布局,在新址设立了职工图书室和职工活动室等场所,确保了职工文化建设有新起步新提高。2007年,英山监狱在迁建资金异常困难情况下,“硬”是挤出资金,当年投入8万余元投资在职工图书室的建设上,一次性购置了书架、杂志柜、阅读桌椅、音像器材等设备,并引进了图书管理系统,配备了1名专职图书管理员。经过2008、2009年二年多的建设,特别是2010年,英山监狱又投入17988元添置了书架6组、图书530册、影像光盘47张,并对图书室进行墙面重新粉刷,各项“硬件”与“软件”在创建过程中不断提升,加快创建自治区级职工书屋的步伐。2011年以来,在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后,英山监狱启动了创建全国级“职工书屋”步伐。

创建工作得到了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监狱局工会的大力支持,各级工会领导多次到英山监狱,现场指导开展创建工作,并在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创建“职工书屋”的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2010年,自治区总工会赠送了价值万元的一批书籍,极大地鼓舞了英山的创建工作决心与勇气。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三年多的建设,英山监狱的“职工书屋”已初具规模:目前占地面积150平方米,投入近30万元购置书架等,现有书架16组,阅览桌椅7组,杂志柜7个,藏书5000余册,订有报刊杂志62种,配备电脑3台(其中联网电脑2台)、影音设备1套、音像光盘163张以及专职管理人员2人,兼职管理人员2人,是一个集图书室、阅览室及网络信息查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职工书屋”,至今警察职工借阅图书资料总人数达13270人次,成为警察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精神家园,这犹如图书室建筑旁边的香樟树,香气随风飘然而至,整个警察职工小区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味。

二、科学管理,“职工书屋”规范运行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英山监狱把握加强“职工书屋”制度管理作为文化建设的过程,同时向警察职工传递一种文化建设的信号。为确保“职工书屋”规范运行,英山监狱建立健全了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员责任制度等多项制度,并将之简化成精短句装裱上墙,做到有章可循,同时易读易懂易会易用。

如何提高借阅速度和管理方法,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更好警察职工服务,英山监狱借助电子信息进行了探索。2009年,英山监狱图书室引进了书籍借阅电子管理系统,将书籍信息录入电脑进行分类管理,并为警察职工办理了电子借书卡,使图书借阅手续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提高图书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监狱组织工会管理人员和职工书屋管理人员到职工书屋管理先进的兄弟单位、机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操作方法,吸收先进经验,推动“职工书屋”创建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文明阅读也是一种文化修养的表现。如何培养警察职工良好的文明阅读意识,以及加强阅读室的管理水平,监狱工会在图书室的墙上张贴经典语句,制作了警示小标语和温馨提示句,并张贴在各个明显位置,增强警察职工文明阅读意识和素养。

三、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职工书屋”文化辐射功能

2009年,英山监狱成立香樟文学社、香樟书法摄影协会、山鹰体育俱乐部、山鹰文艺团等四个社团,率先在全区监狱系统监狱单位中创办纯文学刊物----《香樟文苑》,提升了监狱文化建设的品位和档次,监狱文化建设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此后,四个社团工作蓬勃发展,警察职工参与热情高,在实践中发现、挖掘并培养出一支热爱文体艺术的警察职工。

近四年多来,监狱组织开展了“发现.感受英山”、“活力英山.添彩行动”、“品牌英山.倾情打造”等一系列的主题文化活动,读书活动、书画比赛、摄影比赛、全民健身月、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警察职工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热情高,吸引了广大警察职工踊跃参与,丰富了“职工书屋”创建内涵,为警察职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氛围。特别是2008年以来,英山监狱依托职工图书室这一文化阵地,连续三年开展了“读书月”活动,通过读书活动,引导广大警察职工形成读好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与阅读兴趣,推进了监狱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警察职工建设。

近几年来,数十名警察撰写的数百篇论文分别获全国、省级类奖或发表于《理论与研究》、《改造与犯罪研究》、《中国监狱学刊》、《广西监狱》、《监所研究信息》等省部级刊物;2009年,监狱成功举办广西区监狱系统“英山杯”散文征文比赛活动,创历届规模之最;在职警察和离退休人员的舞蹈、书画摄影分获广西区监狱系统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一等奖等奖项;1名警察创作监狱题材类中短篇小说获全国首届法制文学原创小说三等奖;2010年,4名警察在首届广西政法系统“银嘉杯”书画摄影比赛中分获书法一等奖、书法摄影绘画三等奖等奖。监狱文学和艺术爱好者日益增多,萌芽并呈茁壮成长之势,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并常见于系统内外文学报刊杂志。监狱现有省级作家协会会员1人,地级市作家协会会员3人。

各社团活动方兴未艾,风气正浓,吹响文化育警集结号。经过几年建设,充分发挥了监狱警察文化作用,推动形成具有英山特色的监狱警察文化,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约束功能,不断增强了监狱警察的团队精神、职业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警察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在监狱发生的急、难、险、危的重要时刻得到彰显。近三年来,监狱警察队伍始终保持思想稳定,全心全力维护着监狱持续安全稳定,有100多次单位或集体、300多人次获得自治区监狱局以上机关表彰。

四、经费保障,创建工作不断

经费保障是前提。为确保“职工书屋”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英山监狱党委在讨论每年行政开支项目中,首先考虑并划拨划出一定金额给监狱工会,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新图书,不断丰富图书种类,努力为警察职工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引导警察职工“喜读书、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良好习惯,把阅读当作提高工作水平与能力的一种手段,当作生活休闲的一种时尚,真正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与习性。

五、大胆创新,探索“英山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也是英山监狱“职工书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英山监狱一创建开始,就高瞻远瞩,准确把握警察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在内容上、形式上坚持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既便利警察职工,又长期发挥作用,在系统化管理、图书资源共享、图书采购配送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具有英山监狱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英山”管理和运行模式,将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一支专家型警察队伍,打造平安监狱、文化监狱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