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狱情创新教育改造模式浙江女监27年无一人脱逃

时间:2012-04-10信息来源:司法部作者:

 浙江省女子监狱成立至今,已走过了27个寒暑春秋。在这27年里,一代代的“女监人”挥洒她们的青春浇筑起一道监管安全的高墙,创造了无一人脱逃的纪录。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获准探访了这所身处杭州闹市区的监狱,对其独特的教育监管模式进行了解。浙江省女子监狱监狱长周晓虹介绍说,成绩代表过去,他们现在正向监管安全30年奋进。

高墙内的艺术熏陶

刚一进入监狱,记者恍惚间还以为自己是身处某所高中校园。楼群间的绿阴步道和操场,都与想象中戒备森严的监狱截然不同。走进一个监区,一群20多岁的小姑娘正在排练舞蹈,她们的动作专业且极具美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们都是女子监狱的服刑人员,而这支舞蹈队正是女监育新艺术团里的表演队。

记者从艺术团警官胡志平口中了解到,育新艺术团是女监教育改造的创新模式,通过艺术熏陶,陶冶服刑人员的情操,激发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在安全监管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艺术团早在1992年6月就已创建,是由当时的监狱文艺队与浙江省少管所文艺队联合组成。10多年来,艺术团编排舞蹈、小品、声乐和演讲等节目超过50个,社会普法演出达2000余场,观众逾百万。

但台前的风光总有着幕后的艰辛。在训练过程中,女监管教警官和表演队成员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刚入监时,这些小姑娘对未来的生活感到非常迷茫,是“警官妈妈”们无数次的开导与鼓励给了她们勇气与信心。但光有信心还不够,对从未接触过舞蹈的服刑人员来说,下腰、压腿等基本功训练带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可她们依然坚持了下来,在胡警官的带领下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初中生变成大学生

“用十年半的刑期,去换回一张大学文凭!”这是服刑人员刘凤(化名)给自己树立的目标,而现在这个目标已然成为了现实。

刘凤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20岁出头的年纪因为抢劫罪而入监。那时的她甚至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更不用说去参加自考。可女监的管教警官并没有放弃她,在警官的关心与帮助下,她重拾信心并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班,废寝忘食地开始攻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的18门课程。就在前不久,刘凤终于通过了所有的课程,只等着出监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文凭。

这一切都得益于女监创新教育改造模式。据悉,女子监狱开设了各类培训班,通过提升服刑人员的学识素养来帮助她们重归正途。中高等教育自学班、缝纫班、美容班、家政服务班、计算机中专班,多种多样职业技术培训与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培训班提供给高墙里的女囚们一个极佳的学习平台。

据记者了解到,27年来,监狱共有8843名服刑人员获得职业技术证书;仅2011年一年就有480人通过了初中级缝纫、美容、插花取证考试,合格率高达95.4%。正如誓师大会上女监人朗诵的那首诗里所说:“一滴水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千万滴水的力量足以汇成河聚成海”。每一代的女监人正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为监狱的监管安全工作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