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人梯沐风雨 化作春泥更护花

――记全国高教自考30周年先进工作者湖南省赤山监狱教育科教育专干邹如春同志

时间:2012-04-10信息来源:湖南监狱网作者:

一个人的青春可能平淡无奇,也可以绽放出绚丽的火花;可能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扎扎实实的脚步走出一片精彩。

20年前,他从湖南大学毕业来到湖南省赤山监狱,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

20年来,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监狱事业,勤奋耕耘,默默奉献,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20年来,他坚守平凡的岗位,爱岗敬业,严格执法,有着不平凡的追求,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他就是湖南省赤山监狱教育科教育专干邹如春同志。

从警20年,培养了他对监狱工作的执着追求,心里时刻装着工作,想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

对于邹如春,人们更愿意用执着坚守这四个字来评价他。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还在教育科教育专干这个位置上。与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多数都走上了领导岗位,还有一些随着年龄增大、身体不适应一线工作等原因已从前方调整到了后方。对此,邹如春从不在意,20年来,他心如净土般地扎根在全狱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最前沿。他常说:在党的培养下,我能从一名普通人成为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这已经足够了……”对于个人待遇、子女就业、家属安置等问题,他从没向组织提过一个字的要求。

19919月至19964月,他先后在原刀开头分厂、原计量科从事生产、技术工作。1996年调到教育科后,业务更多了,工作也更忙了,文化教育的摸底排查与登记造册,技术教育的开班与督促,通讯报道的审稿与投寄,以及高教自考的考籍考务等,使他一头钻了进去。他深深感到,不加强知识的更新和积累,是不可能跟上监狱工作发展需要,不可能胜任这个神圣而光荣的岗位。当人们上网聊天、打游戏时,他却在全国各教育网页上浏览、收集和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设想怎样结合监狱实际来提高教改工作水平。在业务上,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他对同志和善、对自己廉律、对罪犯关爱……他从没有漫步街头的闲情逸致,更没有徜徉湖畔的浪漫情怀,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工作设想,是埋首案前的奋笔疾书,是深入一线的一个又一个的寒来暑往。监狱就是他的家,工作成了他的全部,在他的日历里,基本没有节假日,每年近330天在做罪犯的文化教育、技术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工作。

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是邹如春又一个优良品质。尽管家庭环境不宽裕,但每当同事有困难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近十年来,他数次为病故同事家属、汶川地震、湘南洪灾进行捐款等,资助多达数千元,从来没有半点吝啬,需要解决一些问题的,他也竭尽所能,给予关心和照顾。

从警20年,他运用政策法律和真情真心,送给罪犯无尽的温暖和感动,让扭曲的灵魂成功蜕变。

邹如春平时跟罪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我。罪犯对此深信不疑:我们坚信,有困难找邹队长,他一定会给一个满意的答复!邹如春平时工作非常用心,哪怕是罪犯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记在心上。如三监区罪犯李某,报考高教自考《英语》课程,报名时询问复读机办理手续,邹如春耐心给予解答,并且第二天向监狱提出申请,可以让他的家人寄过来。不到半个月,李某的复读机就寄了过来。

邹如春认为:如果用放大镜看,每个罪犯都是大坏蛋;如果用显微镜看,每个罪犯身上都有闪光点。罪犯胡某于20033月因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分配到教员组服刑,面对漫长刑期,一度失去改造信心。身为管教民警的邹如春却有自己独特的方法,那就是细心、爱心加耐心,善于发现罪犯身上的闪光点。对于胡某的转化,邹如春同样不例外。他首先从一些日常点滴中寻找胡某身上的闪光点。当他了解到胡某喜欢写日记,便以此为切入点,主动出击,鼓励其写稿投稿……面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心,胡某感激地说:失足成囚,是人生的不幸,但我又是幸运的,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真心帮助我的人……我不知道将来拿什么来回报你如山般厚重的恩情,惟有用自己满腔的虔诚去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在邹如春的教育、感化之下,现在胡某已成为全狱罪犯改造表现突出的典型,七年来,在省局举办的《湖南育新报》刊稿200余篇,社会刊物刊稿40余篇,获得表扬3次。

如罪犯罗某由于刑期长、心理负担过重,改造上经常违纪违规,消极怠工,是有名的抗改分子。20057月,爱学习的罗某想报名参加自考。于是,他找监区民警了解罗某的情况,发现罗某由于从小家庭贫困,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家中有父母、妻子、以及一个四岁的儿子,思想负担很重,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使其改过自新,必须让他感受到关心、温暖,得到知识的熏陶。此后,他建议罗某报考《法律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并给罗某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和书籍。在他的关心与鼓励下,罗某不但提升了文化层次和素养,并且再没有出现违纪违规现象。2009年,罗某还获得了湘潭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大专毕业证书证书。罗某于20104月刑满释放,20124月通过了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关心爱护罪犯,就是成功的一半。从警20年,在教育转化罪犯的过程中,他始终都能与罪犯进行平等的交流,用真情和真心送给罪犯无尽的温暖和感动,让一个个对前途失去希望的囚犯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

从警20年,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呕心沥血,耗尽才智,为罪犯新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狱内设立自学考试点,环境特殊,工作难度大,既要严格执行国家自考政策,符合国家自考工作要求,又要切合监狱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监狱内特殊群体参加自考的规律,把握切合监狱实际的自考工作运行办法和程序。

对于这项工作,他是这样认为的:“这是罪犯难得的学习平台,对于提高综合素质、完成人生蜕变、减少或预防重新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既然干了,就要扎扎实实干好。”正是抱着良好的心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他每年都不遗余力地利用黑板报、墙报、监内广播、改造小报宣传知识的重要性,宣扬自学成才的典型事迹,传授学习经验和方法,组织开展“读书月”、“自考交流会”、“考生汇报总结会”等多项活动。同时,做好考生的报名、身份证确认、摄像、购书、组考等相关事宜。

近年来,由于报考人员、报考科数猛涨,原先的二个考场已满足不了服刑人员的需求,为此,邹如春与益阳市教委协商,报请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增设两个考场,即由原来的二个考场增加到四个,参考的服刑人员也由原来的100人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90多人。

确保自考质量与信誉、维护赤山监狱考点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是邹如春的重要任务与责任。每次考试,他都严格按照组考方案和《考务工作手册》的要求实施,做到了操作规范,考风严明,考场秩序良好,试卷运送及保密保卫工作安全可靠,报考工作和考务考籍管理衔接周密,信息资料准确齐全。以前,有个别考生私下求情:“邹队长,我想捞点分,早一天减刑。求您监考时松一点……”对此,他很严肃地说:“国考岂能当儿戏,严明的考风才能够检验真知真才。其实,越是要求严格,你就越能够多学知识!”他一口拒绝为考生提供工作便利,对违纪舞弊行为,不仅按考场规则处理,同时按《监狱服刑人员考核细则》予以处罚。所有的事情,他都是认认真真地做,兢兢业业地干,一直保持“零差错”。并且经过长期摸索,邹如春总结形成了一套严密而规范的自考工作运行办法,其自考工作经验多次在全省监狱系统及司法部内部刊物上介绍推广。特别是在第49次、第50次全省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考籍管理质量评审工作中,他以评审工作为契机,扎实做好考务考籍管理,精心、周密组考,规范科学管理,使赤山监狱考点考务考籍管理工作又上新台阶,顺利通过了全省、全国考务考籍管理质量评审。

1996年至2011年,他先后成功主持组织了30〈届〉次自学考试,有1418名服刑人员获得2283门合格证,其中有34名服刑人员获得大专文凭,先后有106人回归社会后继续自学,直到大专或本科毕业。辛勤的耕耘自会结出累累硕果。邹如春因工作努力、事迹突出,多次受到监狱嘉奖, 200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自考工作先进个人”并出席湖南省自学考试工作25周年记念大会,面对荣誉,他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应该做的分内工作。岗位很平凡,做不了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如此厚重的礼遇!

20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20多年来,在邹如春的身上有了深深的烙印,脸庞上有了明显的皱纹,昔日风一样的身影多了许多疲惫,那健壮的身体添了谁也不愿意看到的腰椎盘突出、胆结石……20多年来,邹如春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也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朴实的情怀和默默的奉献。一朝爱岗不难,难就难在从上岗就几十年如一日地爱岗;一朝敬业不难,难就难在从业就几十年如一日地敬业;邹如春难能可贵地做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与岗位的执着坚守,让这个平凡的监狱人民警察不再平凡。

(赤山监狱 银虎仁 陈俊林)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