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省江北监狱 陈江南
风柔,雨细,雾绿,袅袅如画;
林茂,蝶舞,纤腰,亭亭似仙。
我不知道,有没有哪首歌比《月光下的凤尾竹》更勾魂摄魄,我只知道,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西双版纳”独特的异域风情便沁入了我的骨髓。从此,向往和思念,如热带雨林中无数支形态各异的漫天蔓滕,将我紧紧缠绕……
时进秋日,我终于得以了却夙愿,亲手推开西双版纳那扇窗。
变 “脸”
我曾经欣赏过川剧舞台上的变脸,只在一转眼的功夫,演员便换了另外一副面孔,很是神奇。
没想到到西双版纳的第二天,我们就遭遇了别样的“变脸”。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城市,这里“四季如夏、一雨成秋”,且一年只有两季:5―10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我们去时适逢雨季,天气一日多变、湿热多雨是雨季显著的气候特征。
第二天早餐时,导游“哨哆喱”杨(“哨哆喱”和“猫哆喱”分别是当地对女子和男子的尊称)一脸灿烂地叮嘱我们出行一定要带雨具,还要多擦防晒霜,她说这里很多游客都有晒伤的经历。果然,没多久,本是晴朗的天便开始变脸,雨时而稀疏,时而密集……
旅行车上,“哨哆喱”杨满面春风,首先介绍她本人是西双版纳人口最多且以水为贵的傣族人。然后介绍国内外学者曾经对这里的气候有过争议。1975年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望天树在西双版纳勐腊县被发现,才使这场争议划上了句号。见我们听得专注,她话锋一转,介绍起了晚上的一场自费歌舞晚会,说很有观赏价值,每人一百六,需提前订票。见应者寥寥,一两遍之后,她的脸色慢慢由晴转阴,三遍之后已是阴云密布。
到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橄榄坝时已是阳光直泻。在那里,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望天树。
作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有功之臣,望天树无疑是低调的。它从不以功臣自居,更没有鲜花和掌声做伴,只是静静地生长在密林深处。抬头仰望,笔直的身躯高入云端,据说最高可达80余米,树身是没有茎叶的,只在顶部羞答答地撑起一把树茎和树叶“做”的伞,亭亭如盖,那情形,像极了一位俏丽高挑的大家闺秀……
下车前,我们一行16人都已为晚会解囊,也为没有底薪的云南导游挣些提成。交钱的一霎那,“哨哆喱”杨的脸也和那里的天气一样,转瞬间便放了晴……
植 被
上苍对西双版纳,可算是“万千宠爱在一身”。
如果说,与西双版纳同一纬度其他地区的茫茫沙漠像是一尊硕大皇冠的话,那么,西双版纳那两万平方公里的绿地则像镶嵌在其中的绿宝石,熠熠生辉。
这一点,从世界地图上一望便知。
也因此,到西双版纳,我们观赏得最多的,便是千姿百态的热带植物。
温暖而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给植物提供了生长的温床,这里仅热带植物就有5000多种,是名符其实的植物王国。
进得植物园,导游对着一株一米多高的植物唱起了山歌,让人惊奇的是,有的叶片竟随着旋律颇有灵性地上下摇摆,难怪人们叫它 “跳舞草”。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之中,一株千年榕树独木成林,绿荫如盖,四五个人手拉手,才环住了它的腰身;至于贝叶棕,据说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人就将它的叶片煮熟晒干,用来记载傣族的经文,保存千年不坏……
一群人嚷嚷着要照合影,导游带我们到一排黄色的花带前,黄的花、绿的茎和叶,煞是好看。一行人兴高采烈地合影后,导游手掩口鼻,吃吃笑着告诉我们因为这花没有花蕊,当地人管它叫“没心没肺花”……
植物中很多有药用价值,其中美登木可用于治癌症,罗芙木可治高血压、曼陀罗可用来制麻醉剂等; 也有的含有剧毒,箭毒木就是其中一种。传说中的见血封喉,箭尖上抹的就是箭毒木的毒汁……
尽管热带雨林是植物们生长的沃土,但阳光和养料依然是有限的。植物之间经常会为争夺阳光和养料而相互“厮杀”,形成热带雨林特有的奇观:绞杀现象。
绞杀现象的“始作俑者”在于鸟类,或是风雨的侵袭。鸟类是喜欢高枝的,哪颗树长得高大繁茂,它就飞到哪里,榕属植物的种子也因鸟类的粪便得以“攀”上高枝。它们在寄生树枝上生根发芽、卷须,随后长出网状根,紧紧包围寄生树干并向根系扩展、缠绕,同时将根须紧紧扎入“主人”的根基争夺养分,最终包围主树干,致主人“窒息而死”……
一棵棵被重重包裹的枯萎的老树,是在无声控诉榕属植物的忘恩负义?还是在反思木秀于林的悲哀?无声的博杀,相较于人类“傍大款”现象而言,流淌的,是看不见的血和泪。
狂 欢
但愿长醉不愿醒。
在傣语中,西双版纳是“十二千亩”的意思。明代隆庆四年(1582年),当地最高行政长官宣慰司把辖区分为十二个“版纳”,一个“版纳”即是一个徵收赋税的单位,这便是傣语西双版纳的由来。
奔腾不息的澜沧江孕育着西双版纳傣、彝、哈尼、布朗、基诺等14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犹如一位蒙着盖头的新娘,吸引着我们来到西双版纳度假区曼景法村,期待从《篝火・美食・晚会》中一睹芳容。
手忙脚乱地跳过村口的两排竹排后,按票索骥,我们先在自助餐厅里找到餐位。这里有酒,还有烤鱼、肉串、菠萝饭、糍粑等,不够随你添。加香草的烤鱼有一番特别的清香,菠萝的口感特别纯甜,团友们盛了一碗又一碗。正吃得尽兴,演员们来敬酒了。“水!水!水水水!” 学演员们将酒碗举过头顶,我们放开嗓子呼喊着,呼声应和声此起彼伏,奏响了狂欢的序曲。
晚七时整,西双版纳傣、彝、哈尼、布朗、基诺等14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奇葩在《多歌・水》剧场尽相绽放。绿林深处、原野里、竹林边、小道旁,一幕幕生活、劳动及傣族母系社会女娶男嫁的婚恋场景被姑娘小伙子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倾情演绎。 “水!水!水水水!”,舞者歌、观者和,欢呼声、掌声在剧院久久回荡。
夜幕徐徐拉开。度假村中心广场上,熊熊篝火尽情燃烧。一个个小烛灯像黑夜绽放的一朵朵玫瑰,呼唤着游客前来采摘。随着人流我走出剧院,和同伴们双手捧烛,以顺时针方向缓缓前行,来到剧场右侧金碧辉煌的释迦牟尼佛像前,将烛灯举过头顶后放于佛像边,双手合十,鞠躬许愿……
狂欢的最后时刻到了!篝火越烧越旺。身边的男女老幼,都围着篝火沿逆时针方向,围成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圆圈。将容纳上千人的广场围得水泄不通。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每隔三、五个游客,便有一位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姑娘或是小伙在其间领舞。此时的我却站在队伍中间犹豫不决。加入这狂欢的队伍?我不善舞,唯恐被人笑话。退出去,于心何甘?再一看身边的男男女女,每个人脸上都写满笑意。索性跟着感觉走,将手搭在前面舞得正酣的姑娘肩上,和着音乐的节拍,模仿着演员的身姿和舞步,融入这沸腾的气氛中。
舞步不停地变换,身形不断地摇摆,跳得好的随变换的舞曲曲曲跟进,混迹其中的我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也有舞蹈的慧根,得意忘形之时,步伐已乱了套,赶紧朝四周瞅瞅,却发现人们都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中,根本顾不上关注他人,抿嘴自个儿偷着乐的同时,心情已完全放松,边唱边跳,又融入下一曲舞中。 “水!水!水水水!”歌声、笑声夹杂着汗水,和着欢快的乐曲响彻村庄,飘向远方……
银 饰
女人若不爱美,这世界便没了色彩。
在西双版纳,同行的六个女人对傣家服饰及银饰爱到了骨子里。
穿几套不同的民族服饰对着镜头臭美一番是必须的。见每个傣家女右后脑勺都插着鲜艳绸花,我们好奇地一问究竟。导游说,插花是有讲究的。花插在右边给老公看,插在左边则是给狗看的。傣族人很团结,从不吵架,她们会通过诸如此类的委婉方式表达情绪,寻求和解。
至于傣家女的银腰带,更让几个女人一见倾心。第二天在入住的宾馆门口,几个女人竟冒昧走向一位素不相识但衣着光鲜的哨哆喱,请她解下腰间的银腰带让我们解“眼馋”。
或许是为了让几个没见过世面的女人开开眼,她颇为矜持地答应了。“哇,这么漂亮啊!”做工精致的银腰带让我们不停咋舌。“一般吧” “这得多少钱?”“不贵,一万多。”“你买的?”“我家猫哆喱打的”……我们直勾勾地注视她离开时骄傲的背影,心中羡煞。
三天后,参观西双版纳的傣族民居时,几个女人又一次被吊足了胃口。
这是一间单门独院的木制吊脚楼。为隔潮避湿,一楼堆放柴火等杂物,不住人。傣族人建房是不打地基的,只有一根根不规则形状的木桩置于一个个圆溜溜的石头上,据说是为了防蛇,而蛇喜欢缠绕圆形物品……
一台旧平面直角彩电、一台成色不新的冰箱、一套油漆已渐剥落的组合家俱、一个茶几、几十只小竹凳……室内陈设简陋,屋顶到处透光,只有茶几上凸起来的红布吸引着我们的好奇。
“我家猫哆喱嫁过来时,陪嫁了500棵橡胶树,我妈见我把两个哥哥的嫁妆全赚回来了,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位挂牌15号的哨多喱似乎比导游更能说会道,几句话就将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她说村里选了20个像她这样高中文化、普通话说得流利的哨哆喱轮流接团。还介绍说她们家有一千多棵橡胶树,平均一天有一千多元的进帐,在当地属中等收入水平。见有人问起了她家的猫哆喱,她说斗鸡去了。傣族男人婚前在女方家里做了三年苦力后,婚后便翻身得了解放。此后带带小孩,打扑克、斗鸡便是他们的正业,市里还成立有专门的斗鸡协会……
虽然不停有人插话,但这位哨哆喱的话语就像连珠子,说得相当顺溜,显然已经是老江湖了,话题也自然而然地转到银器身上。
据她介绍,傣家孩子们用银碗吃饭,用银筷子试菜,银器在水壶里澄20分钟后再喝水……“我们傣族人很少生病,为什么?因为银器会释放银离子起到杀毒作用”用科学解释本地习俗,不由得我们不信。
“傣家女人都是高挑身材、细腰,为什么?因为我们从12岁就开始束银腰带。“确实,十之八九,我们见到的傣家女身材让人称羡。
“我们傣族女人生完孩子只休息三天就下地干活,但从来不得妇科病,为什么?因为银腰带能排毒、�寒”……
“你们看,我表妹这几天肚子不舒服,银腰带上就有显示”哨哆喱和她的表妹将各自老公为她们打制的银腰带取下比较,表妹的银腰带明显有一处呈黑色。
美观、去湿、排毒、防病、治病、减肥……女人所想要的,银腰带似乎都具备了。
心开始蠢蠢欲动。
几乎是同时,哨哆喱揭开红布:两个圆簸箕里面,装的是银碗、等各种银�,更吸引眼球的,是两条做工精美的银腰带!
哪个女人能抗拒这种诱惑呢?
银腰带、银手镯、银项链、银戒指……女人们满载而归……
从西双版纳归来后,银镯子便静静地躺在了衣橱里。今天,乘公交车上班途中,我又听到了《月光下的凤尾竹》那熟悉的旋律,让我不禁回想起西双版纳迷人的热带雨林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还有那原始森林竹桥漫步、野象谷大象作揖、电缆车空中探秘、旅行车上对歌打趣、夜宵摊旁谈笑戏语等曾经充满欢笑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