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逐步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2004年3月25日,青浦监狱率先建成了服刑人员学习生活指导网――“爱生网”,这一事件被记录在《上海政法三十年(1978-2008)大事记》中。历经八年的建设和发展,“爱生网”顺应形势几经改版,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在监狱管理和罪犯改造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建管并举,兴利去弊,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鉴于“爱生网”承担着管理教育引导服刑人员功能,青浦监狱将网络环境健康和信息安全作为发展狱内服刑人员网络的基本要求,在网络建设上做到“三个注重”,确保了网络环境健康、运行安全和可控。一是宗旨和定位注重针对性。建网伊始,监狱就将“爱生网”定位为服刑人员学习生活指导网,旨在将网络建设成为服刑人员主动参加学习、接受教育的平台,便于与民警互动交流、促进服刑改造的平台,了解社会、与社会接轨的平台。目前,监狱“爱生网”使用覆盖率达100%,其中每周上网1次以上1200余人,比例占到服刑人员总数的50%以上。网络内容(不含论坛)总点击量达1478682次,日均3480次。利用空余时间上网学习、浏览信息、购物、借书,已成为青浦监狱服刑人员常态化的学习、生活方式。二是设计和建设注重安全性。监狱内部网站的性质决定了“爱生网”需要强化管理、规范运行,做到相对封闭、行为受控。随着技术发展,2011年1月,监狱将网络从有盘系统改扩建为120台无盘工作站系统,服刑人员终端电脑实现了“四无”管理(无硬盘、光驱、软驱、USB端口),网络操作实行实名制登录,论坛发言、收发亲情短信等须经民警审核后发布。通过严格规范的措施,有效杜绝了私自安装软件、传递文件信息和不受监控的交流等情况的出现,净化了网络环境。三是管理和维护注重持久性。局域网硬件是封闭的,但内容不能封闭。为了保持服刑人员对网络的持续关注,满足其通过网络途径迅速了解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需求,必须不断更新网络内容,拓展其实用功能,为此,监狱组建了专门的民警志愿者团队,负责收集、编排和审核网络信息内容。志愿者们通过从互联网、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挖掘素材、对监狱举办的各类讲座和活动进行录制、鼓励服刑人员作品原创等多种方式,丰富网络内容。监狱还组织服刑人员成立网络编辑部,开发软件,编辑网页,制作新闻。目前,网络内容非常丰富,可分为学习、生活、文化和休闲四大版块26个栏目666个子栏目,资源容量超过600G,内容不断更新,管理维护及时。
二、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促进服刑人员建立在线生活新模式
监狱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服刑人员在回归后能够成功适应社会,“爱生网”的打造正是让服刑人员能够适应当今无处不在的网络化社会生活方式。“爱生网”提高了服刑人员在线学习的能力。服刑人员根据兴趣爱好,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学习自小学到高中甚至著名高校的各类在线课程,学习音乐、书画等各类艺术技艺,学习汽车维修、农业养殖各类劳动生产技能。特别是通过网络,服刑人员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其中不少人还参加了监狱举办的软件开发、CAD制图、平面设计等高级课程。各类学习栏目目前拥有190类4160部视频教程,近一年多的观看量达40068次,日均94次。由此可见,爱生网正在逐步改变服刑人员业余时间的生活、学习方式。“爱生网”激发了服刑人员在线创作的热情。“爱生文苑”栏目专门登载服刑人员原创的各类稿件,并设有评论功能。其中优秀作品会受到热议和追捧,从而激发了服刑人员的创作热情,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开始尝试写作。“爱生文苑”近一年多来收到服刑人员投稿3646篇,日均投稿8篇,录用3422篇,总点击量高达142744次,日均点击量335次。大量原创作品的涌现,监狱《爱生收获》杂志应运而生,该杂志甫一创刊就受到新华书店总店《图书馆报》的特别推荐,上海市政府网站也予以专门报道,杂志在服刑人员当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服刑人员踊跃投稿,积极参加杂志举办的设计征集活动。“爱生网”培养了服刑人员在线生活的技巧。网上购物,网上借书,网上给亲人发短信,网上论坛交流学习心得,这些社会网络上的主要功能也逐步在狱内变得寻常,不再是新鲜事物。服刑人员每个月的大帐管理打破了以往民警带队上超市的方式,改为网络统一订购,不少服刑人员表示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购物的秩序,不会出现账款算不清、物品遗漏等现象。一些服刑人员说:“在社会上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不敢碰电脑,现在通过爱生网这个平台学会了打字,学会了上网,还能通过网络买东西,今后回去可以考虑开个网店,自己养活自己”。
三、掌握舆情,有效互动,提升监狱管理教育工作水平
“爱生网”的运作,也对监狱管理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网络发挥了“三新”功能。一是双向交流沟通的新桥梁。监狱领导或科室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邮箱系统及时收到服刑人员针对日常改造各类问题的反映、求助或建议,并可以直接回复或要求有关部门调查、干预和帮助。这种沟通方式相比传统的书信形式更隐蔽,也更便捷,受到服刑人员的欢迎。新邮箱开通一年多来,监狱领导共收到各类信件604封,多数给予直接回复或委托答复。又如,监狱民警通过开博客或论坛发贴的形式,与服刑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及时掌握服刑人员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二是收集犯情信息的新阵地。民警可以在网上开展服刑人员情绪状态等各类问卷调查,或征询对监狱某项工作的意见;可以分析某一犯群或某一个人的行为偏好,在读哪类书,订什么报,浏览何种栏目,甚至购买哪些大帐;也可以通过论坛察看议论焦点。最近的一年中,论坛发布的主题总量3683个,日均8个;发布帖子总量174859个,日均412个。在这一全新阵地上收集的信息对监狱的管理往往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三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新工具。传统模式下,服刑人员的财务管理、大帐流通、书报订购、图书借阅等等,不仅耗时费力,还牵涉到安全和执法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开发利用相应软件,不仅节省了大量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保证了服刑人员的处遇公正和个人信息安全。如监狱还将开设各类兴趣课程的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服刑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报名,速度更快,信息更准。又如服刑人员可以在网上超市中,根据各自财务状况和处遇标准购买限定目录内的商品,系统自动审核汇总,商家统一配送,与传统狱内超市相比,更为集约、高效。再如监狱开发了网上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了所有服刑人员享有均等的图书借阅机会。系统使用短短9个月,图书借阅量已达人均3.5册,为以往借阅量的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