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马花兔麦一踏进高墙里,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十年没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认出来。”她焦急的眼神在一张张相似的面孔上流转,眼前的未成年失足者,留着一样的平头,穿着一样的灰色囚服。突然,一双同样焦急的眼睛迎接了她的目光,那就是她的儿子小龙!
13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女子监狱举办的一场母亲节帮教活动中,这对分离了十年之久的母子终于重逢了。相认后的母子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抱着头哭个不停。
“小龙父母在他5岁的时候就离异了,父亲再婚,母亲远走他乡,彼此都失去了联络。2010年孩子因犯故意杀人罪入狱,都没法通知母亲。”宁夏女子监狱未成年服刑人员少监区民警雷化民告诉记者。
今年2月,了解到服刑人员中有近百人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或被家人遗弃,长年得不到家人探望,宁夏女子监狱联合当地媒体,开展了为未成年服刑人员“寻找妈妈”的寻访活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行程4000余公里,成功为10名未成年服刑人员找到了家人。小龙就是在得知这项活动后,在各方帮助下,找到了远在河北的妈妈。
和马花兔麦一样走进监狱,亲眼目睹孩子们平日生活、学习和习艺环境的,还有其他40名服刑人员的母亲。她们认真欣赏他们精心编排的歌舞和朗诵,吃着他们亲手做的发糕、面点,在不经意的一瞬间,紧锁的眉头有了些许舒展。
“进来看看,心里就踏实了。这里的警官对娃娃们很关心,监狱里伙食也好,只要娃娃好好改造,一切都有希望。”从同心县赶来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很多前来参加活动的妈妈都是第一次过母亲节,监狱特别安排了未成年服刑人员给妈妈洗脚、梳头和献花的环节。小龙反复用手试着水温,小心翼翼地往盆里添加热水,一边给妈妈摩挲着脚掌,还一边把头顶在妈妈的额头上。
“以前想妈妈的时候,我就写日记,实在想得难受的时候,就找监区的警官聊一聊。”小龙望着妈妈,害羞地说。
宁夏女子监狱心理矫治中心主任陈建新说,未成年服刑人员的心理和情感时刻处在动态变化中,心理老师们的疏导和关怀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来自家庭,来自母亲们的配合。只有内外联动,才能为孩子们将来走出去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使之形成完整的人格。
“除了每月至少一次的亲情会见,孩子们可以给家人写信或者一个月打一两个电话。节庆的时候,我们还奖励表现优秀的服刑人员,分批让他们的家人来监狱里和孩子零距离接触。”陈建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