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星城监狱见闻――跨越高墙的再教育

时间:2012-05-21信息来源:湖南日报作者:

“再过几天,我就要出狱了。经过3个月的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一技之长,而且做好了重新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5月4日,望着湖南省星城监狱窗外那片青翠可掬、生机勃勃的樟树,即将刑满释放的张某心怀感慨、充满期待。

和张某一样,即将出狱的还有1200名服刑人员。他们将从这里走向新的生活。

教给谋生技能

宽敞明亮的数控铣床与加工实训室内,学员们正认真操控着先进设备;一尘不染的烹调教学室里,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相继呈现在来宾面前。

这是记者最近走访湖南省星城监狱时见到的场景。

1996年10月创立之初,该监狱仅是一所省监狱管理局所属的职业技术学校,2002年10月命名为湖南省星城监狱,关押规模为1200人,年出监培训量约3300人。

“不少刑满释放人员之所以走上重新犯罪之路,主要是因为他们文化基础、谋生能力差,出狱后再度成为社会竞争的失败者。”监狱长朱汉高说。为了让这个特殊群体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省监狱管理局在全国率先成立专门的出监培训监狱,为即将出监且表现良好的在押犯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2008年,中央首次提出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这证明我们多年来通过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强化心理矫治,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探索是正确的。”朱汉高说。

1996年至今,星城监狱累计培训3.6万人,其中3.56万人获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培训合格证,8000人获得国家初、中级职业资格和等级鉴定证书。

拯救心灵从头再来

2012年2月10日,刑释人员周某来到星城监狱,赠送书有“拯救心灵,善莫大焉”的锦旗。他激动地握着民警的手说:“我服刑之初,一直想着如何报复那些把我送进监狱的人。我表面上遵守纪律,其实是为了早日出狱复仇。出狱前,我在星城监狱培训了3个月,不仅学到了谋生技能,还在干警的教育下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最终放弃了报复计划。”

周某因受到欺压而故意伤害他人被判刑,心理极度不平衡,他曾在法庭上对他仇恨的那些人大吼:“我出来的时候,就是你们的死期。”在星城监狱,他学到了面点烹饪技术,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矫治,并通过监狱招聘会找到一份厨师的工作,开始了新生活。

周某说:“记得在心理培训课上,老师让我们一起高唱《从头再来》,激昂的歌声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信心。”

高墙内专场招聘会

今年4月28日,广东中山市某镇劳动分局派人来长沙招聘人才。他们没有赶往人潮涌动的劳动力市场,也没有联系各大院校的就业中心,而是径直来到星城监狱这个“特殊学校”。

“你应聘我们工厂的普工有技术基础吗?”镇属企业负责人询问前来应聘的学员小杜。

“服刑期间,我参加了电焊专业培训,取得了焊工等级证书,我对从事这项工作有信心。”小杜自信地回答。

“这里不愧是全国做得最早、最好的出监培训监狱。我们真是来对了。”招聘方当即与星城监狱就招聘刑释学员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并建议星城监狱在中山建立招聘工作站。

2003年10月,星城监狱首次举行刑满释放人员专场招聘会,49人找到工作。到目前,星城监狱共举办狱内招聘会34场,应邀参加的职介机构、社会企业731家,提供就业岗位27578个,预录超过6988人,预录率达到34.33%。

回归社会自主创业

“刘政委和干警们来看我们了!”2011年11月12日,获知星城监狱政委刘伯川与同事到珠海回访出狱人员,邓某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立刻给曾经的狱友打电话。当再次看到干警出现在眼前时,邓某情不自禁地与他们拥抱在一起。

短短3个月的出监前培训,学员与干警结下了深厚友谊,学员之间也产生了互助互信的特殊感情。

龚某因非法吸收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他在星城监狱参加出监培训,学习市场营销知识,激发了创业灵感。在监狱老师指导下,他利用自己在服刑期间学到的纸箱生产技术,制订创业计划书。出狱后,他创办两个纸箱厂,去年产值已达1500万元、利润60万元。创业成功的他深怀感恩之心,多次重返星城监狱,录用刑释人员到自己工厂就业。

2011年1月,星城监狱随机对318名回归社会人员进行电话回访,有287人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占被调查人数的90.2%;重新犯罪2人,重新犯罪率仅为0.67%。星城监狱的经验受到中央政法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