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记梁燕辉人民调解工作室

时间:2012-05-29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梁燕辉人民调解工作室》是由蓬安县司法局率先在全县以司法所长个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室。该室自2009年9月在该县巨龙镇长龙街揭牌成立以来,他们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依法化解了大量复杂的矛盾纠纷,为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他们共受理民间纠纷51起,调解成功50起,调解成功率为99%。防止民间纠纷激化6起,制止群众性械斗4起,防止群众性上访5起,避免非正常死亡3人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36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0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2万人次。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其具体做法是:

一、开展法制宣传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六五”普法以来,他们紧紧围绕辖区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在集市、大型公众场所、交通干线两侧、人口密集地区张贴法制宣传画,宣传农村常用法律知识,宣传人民调解知识,宣传依法治国重要意义等;二是充分利用各村广播站、宣传栏、法制宣传进村进户等,开展了一系列法律知识宣传和咨询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三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四是开展了《人民调解法》实施后的大型法制宣传活动,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在辖区营造浓厚的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氛围。通过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辖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民间纠纷的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用4字“秘诀”加大化解矛盾纠纷力度

为了从根本上减少矛盾,消除隐患,他们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4个字,即“防、快、敢、细”被称之为4字“秘诀”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注重一个“防”字。平时,他们走东家串西家,和各村(社区)居民有啥心里话都爱谈谈,一些矛盾隐患,纠纷苗头不但能及早发现,还能及时化解。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他们常用农村广播和召开村(社区)居民会议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组织村(社区)居民同刑释解教人员开展“手拉手结对交朋友”活动。他们还注意总结辖区内矛盾纠纷产生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1)多发性纠纷及早防。通过排查发现,民间纠纷在农村反映最突出的是婚姻、人身损害赔偿、邻里和赡养等纠纷较多。因此,他们常教育村(社区)居民要讲道德、讲法律,从而控制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2)季节性纠纷适时防。春季浇地争水纠纷较多,夏季邻里排水纠纷易发生,秋季收、种纠纷常见,冬季家庭纠纷突出。他们根据这些特点,安排调解员要有效地预防矛盾的发生。(3)倾向性矛盾重点预防。近年来,由于经营方式的改变,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观念弱化,村(社区)里赡养纠纷增多。于是他们主动到村(社区)里讲解有关的法律知识,以案释法,倡导村民主动赡养老人,使本辖区形成了敬老爱幼的新风尚。

二是狠抓一个“快”字。辖区里有了矛盾纠纷,他们得知后都积极赶去调处,不躲不拖,细大不捐。他们常说:“调处纠纷如救灾灭火,早一时能灾除烟散,晚一时可酿成大祸。”

去年5月11日,巨龙一村民刘某入住蓬安县罗家一酒家务工,同年6月30日下午刘某请假半天,去银汉镇吴某处购买摩托车,从银汉返回蓬安途中,刘某因驾驶摩托车操作不当摔伤后,送往蓬安县罗家中心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事后针对死者家属与酒家老板就补偿金额之间的差异,欲动干戈,经过他们立即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调解,长达2昼夜的调解,最终使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化干戈为玉帛。

三是突出一个“敢”字。在调处纠纷中,他们“敢”字当头,遇事不怵头退缩,危险场面敢挺身而出,尖锐的矛盾敢大胆去管,棘手的纠纷敢出面调解。近日的一天傍晚,他们忽听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他们有预感:准是哪里又出了什么事,拿起电话,果不其然,只听耳里传来嘶哑的声音:“调解人员,你们快来,我们这儿要出人命了!”。他们没顾得上吃饭,火速骑上法律服务摩托车奔向出事地点。原来,蓬安县巨龙一村民张某饮酒过量,站在自家门口对着平时就有积怨的老刘指桑骂槐,引起老刘的愤慨,遂拿起一木棍想向张某打去,进而漫骂撕打。双方家人见状,纷纷操起洋铲、扁担准备大打出手。血案一触即发,围观的人群被这阵势吓得目瞪口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们赶到了现场。“住手!”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大吼,令所有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话音刚落,他们已站在了双方当事人的中间,当事人手中高高举起的洋铲、扁担不自主地落了下来。随即他们对双方当事人行为的过错,从法律的角度上给予了严厉批评。指出:一旦双方交手,后果不堪设想,轻则民事赔偿,重则将追究刑事责任。经过一番耐心的说服、劝解,终使双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当面相互赔礼道歉。一起即将要激化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平息。当晚,他们回到司法所已是晚上十一点钟了。

四是贯穿一个“细”字。对于辖区的矛盾纠纷,他们不但敢于调解,而且善于调解,因而经他们调处的纠纷无一起当事人事后反悔的,他们不谙医术,却将“望、闻、问、切”的医理借鉴到了调解工作中。每次调处纠纷他们都认真仔细地查访事情的原因,辨症施治,准确地找出解决纠纷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然后针对不同的纠纷和当事人的各类脾气禀性及心态,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和方法,做到“对症下药”,从细微之处入手,情、理、法相结合,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求收到“医标治本‘的效果。去年7月,他们在矛盾排查中发现巨龙一村民石某与夫张某关系紧张,并有恶化的趋势。经深入了解得知,主要原因是由于石某孝敬父母不够引起的,而石某和父母又没有采取正面劝导的方法处理这一问题,而是针锋相对,从而使矛盾不断升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他们首先做了石某的工作,从父母的养育之恩扯到婆(翁)媳亲情,说到中华民族尊长敬老的美德,讲到《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随后他们又对张某和其父母进行了劝导,终使全家人重归于好。

三、人民调解工作从实践中得出的体会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他们对人民调解工作有很深的感触,也有很多的体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人民调解工作,即离不开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又离不开领导的充分重视。“梁燕辉人民调解工作室”从筹备、揭牌到正常开展工作,得到了县司法局和辖区乡镇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为调解室的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第二、人民调解工作,离不开当事人双方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信任。一方面,人民调解工作既具有遵循法律法规的原则性,又可以采取协商解决的灵活性;既能合理调解矛盾纠纷,又能缓解和改善当事人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当事人认可。正如有些当事人所说的,采用人民调解的方式真好,既能使我们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又不用在公安机关留下“记录”。由此可以得出,公信力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人民调解工作,离不开广大调解员的奉献精神。矛盾纠纷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有的发生在中午休息时间、有的发生在即将下班时间,解决得及时才能防止矛盾纠纷升级、激化。这就要求调解员除了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外,还要随时准备加班加点、甚至要冒一定的风险。因此,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具备不计报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