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深山大墙里,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先锋勇士,他敢于直面凶险的囚徒,敢于正视扭曲的灵魂。他就是2011年广西区司法行政系统最年轻的“十佳警察”、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黄健荣同志。
2011年3月,年仅27岁的黄健荣在监狱公开竞聘选拔中层领导干部中脱颖而出,担任广西桐林监狱一监区二分监区政治指导员。他所在的单位是广西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监狱,正是这样的环境磨砺了他坚韧的本性。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十佳监狱人民警察”、全区监狱优秀人民警察”、“全区监狱系统优秀团员”、“监狱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理论调研二等奖……面对摆满在书架上的各种荣誉和证书,他说“摆在这里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能够每天看着它们激励自己,时时提醒自己,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得起这些荣誉!”。
监区管理的创新先锋
黄健荣担任分监区政治指导员时,监狱领导找他谈话,黄健荣既喜又忧,喜的是组织对他的重用和信任;忧的是二分监区押犯多、调犯多、反改造分子比例大,犯情复杂,工作难度大。面对挑战,他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 “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做不好事的人”。
担任分监区领导伊始,正逢监狱警力调配,二分监区暂无分监区长,黄健荣毅然肩担双责,既要履行指导员工作,又要承担分监区长的工作。一道坎摆在了黄健荣的面前,由于产业调整,分监区正赶上劳动项目转产,不但服刑人员摸不清,就连监区警察都从未接触,从劳动工序人员调配到调换工种,从服刑人员考核系数调整到劳动工具的管理使用,从劳动产品质量到产品产量,该怎么管?要怎么做?问题接踵而至,深思过后,他白天请教丰富经验的老同志,晚上下班回来潜心研究监狱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开展调研,根据分监区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完善了《分监区调换工序后相关规定》、《分监区劳动工具使用及管理规定》、《劳动岗位管理规定》、《产品质量管理规定》等各项劳动现场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为了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绩效。他带领分监区民警群策群力,深入罪犯改造现场,通过实践论证、比较和测试,多方面对管理机制进行了创新:科学地制定罪犯劳动改造工序及流转图;合理分配改造任务,根据各劳动工序间不同的劳动强度及质量要求,结合罪犯实际劳动能力,合理安排劳动岗位及分配劳动任务;积极推行竞争机制,在分监区率先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对超额完成任务的服刑人员按照比例提高考核分,对奖励方法及结果进行日公布、月评比,并将结果与罪犯奖励分、物质激励挂钩,极大的提高了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同时,他注重活跃罪犯改造氛围,鼓励罪犯劳逸结合,组织罪犯开展各类文体文艺活动,互帮互助。
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分监区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产量稳步提高,还培养了一批劳动能手,增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改造罪犯的教育先锋
谈到黄指导员工作的点点滴滴,许多服刑人员都想为他说上一句。
“在每一个服刑人员遇到困难时、产生心结时、生病疼痛时,黄指导员总是为我们送去最真挚的关怀和帮助。上一次如果不是他细心的教导,我可能到现在也不能见到我的父母!”二分监区覃某某说。
服刑人员覃某某,(因盗窃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该犯投入改造后,虽然认罪,但是社会陋习不改,不服从管理,消极劳动,抗拒改造,我行我素,思想极不稳定,并多次违纪,先后因消极改造、殴打他犯等严重违纪被曾被处以警告、记过和禁闭处分,是监狱里出了名的“刺头”。
针对这名改造难度大的罪犯,黄健荣没有退缩,他选择了主动出击,承担对该犯的教育转化重任。
经过对该犯个人、家庭及社会关系等多方面调研,了解到:他从小无心上学,混迹于社会,沾染上诸多恶习,随社会青年吸食毒品;不愿自食其力,对原来在社会上偷摸盗窃行为悔过心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对自身前途始终悲观,没有目标,对事情常常持无所谓态度。
了解情况后,作为国家心理咨询师的黄健荣,他决定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教育谈话,不断加强对该犯的教育转化工作,及时了解该犯思想动态,进行转化教育,矫正该犯不良心理;另一方面,从亲情打开突破口,多次给其父母打电话,讲述覃某某近来的改造成果和决心,开始,不管黄健荣怎么劝说,覃某某的父母态度始终冷淡,了解自己儿子改造情况的同时却不置可否,但渐渐的,黄健荣感觉到其实覃某某的父母对自己儿子还是很关心的,只是覃某某实在是伤透了他们的心,抓住了这个突破口,黄健荣多次主动将覃某在改造中取得的进步告诉两位老人,终于,两位老人被这个年轻监狱警察的执着打动。当覃某某在接见室里获得父母的原谅时,泪流不止。从此,他积极改造,各项劳动都冲在前面。还有阮某、黄某某等等,这样的例子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太多、太多,也许连他自己也记不得曾经多少次成功化解了危险的源头。
青年警察的榜样先锋
作为年轻的分监区领导,黄健荣同志在努力抓好分监区方方面面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向老领导学习管理经验,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黄健荣同志都会及时和承包民警联系,共同分析原因,协商对策,解决问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他充分地信任带班民警,让他们积极参与整个管理环节,促使分监区民警充分参与到各项管理工作,并在分监区形成了互尊互助、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黄指导员,在工作对我们要求非常严谨、在生活中又像大哥哥一样照顾我们,刚参加工作那年,因为刚毕业没有什么经验,看到服刑人员容易紧张,经常出现小错误,黄指导员主动帮助我做好角色转变,一方面,他和我共同制定学习制度,平时有意安排共同上班,在上班过程中言传身教。另一方面,有意的分摊任务,让我拿出对策,并与我共同分析解决,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新警察滕某某激动地说。很快,他的敬业、稳重、谦让、真诚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和支持。
分监区指导员虽然官不大,但却是罪犯的直接管理者、考核者,在罪犯眼中,属于有实权的人物。“有一些服刑人员为了讨好巴结他,经常递烟倒茶刻意接近他,希望能够帮安排到轻松的岗位,黄健荣同志多次在分监区大会上对此事件进行严厉批评,并鼓励他们只有靠自己努力改造,才能早日实现回家的愿望。在监区里,他还首创在犯群中公开推荐竞选服刑人员产品质量检查员呢!这个年轻人的一些思想非常先进,值得我们去学习呀!”一位在监区工作几十年的老警察说。
同时,作为一监区的团支部书记,他勤于思考,善于沟通,在他的带领下,团支部青年警察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监区团支部多次获得“优秀团支部”称号,并在监狱举办的多项赛事中荣获桂冠,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监狱“优秀团干”、“青年岗位能手”等。博才多学的他,在工作之余多次撰写调研论文,曾获二等奖等多种奖项。
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位优秀的青年警察无悔驻守山区,从一名警校学员破茧化蝶为一名大墙内的特殊卫士?是信念,用青春坚守的信念!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黄建荣正以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为了社会的安宁与和谐,为了监狱的安全与稳定,为了莘莘囚子能够弃恶从善、走向新生,而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