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麻菜香

时间:2012-06-07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苦麻菜香

唐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的家乡,苦麻菜是一种自生自长的很普通也很常见的草木植物,山坡地头,路旁沟边,随处可见。春初,野苦麻开始叩土冒芽,风雨中渐渐长高,身杆上横生的斜枝,撑起片片嫩叶,清明前后,人们可以摘叶当菜了。秋末,枝头绽出黄花朵朵,随后花粉随风飘扬撒满山地里,酝酿来年又一次生命的辉煌。如此生生不息,透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苦麻菜既是菜也是药。苦麻菜又称山苦荬、苦菜、苦麦菜、苦丁菜、苦碟子等,为菊科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或根。早春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均可,生于山地及荒野。中医认为其味辛、苦,微寒,归肝、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效,可用于肠痈、肺痈、咳吐脓血、热毒疮疔、胸腹疼痛、产后腹痛、痛经等症。内服、外用均可,但脾胃虚弱者慎用。

家乡曾流行这么一句俗话:谁家的孩子不是吃野苦麻长大的。我对家乡这句俗话的理解来自对童年艰苦生活的一种回味。小的时候,家里人多粮少,平时家里煮的稀饭照得见影子,面对饭桌上缺油少料的饭菜,我们端起饭碗就吃,只顾能吃饱。有时候,父母故意对我们说没米了,久不久煮一锅菜当饭来吃,其目的是要教我们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实际上每年青黄不接时,还是经常闹无米下锅之荒,这时候野苦麻菜成了我们一日三餐的粮食。记得有一年四月,家里的米仓已见底,父亲和村里几个人外出买米,那时出去买米也不容易,需要到很远的集市上,而且还不一定买到米,我们一连几天没见父亲他们回来,天天跑村口盼望,家里已是无米下锅了,只好以菜当饭,那时每天放学后,我们背着竹篓穿梭于山边地角,目光如冬天寒鸟寻觅一棵棵野苦麻菜,在我们的眼里,那是一棵棵粮食。我们咀嚼苦涩的菜叶,犹如咀嚼着艰难生活的滋味,这种滋味进而扩散为我们成长的养份,同时也磨炼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意志。

过去野苦麻菜曾成了家乡人口中苦日子的代名词,读书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这么鼓励我们说,若以后不想天天吃野苦麻菜,就努力读书走出大山,言下之意是让我们懂得穷要思变。如今在外地工作,在菜市上买到苦麻菜,但那是种植的,没有了野苦麻的那种苦涩中透着一股清香。曾经在一个酷暑的夏天,我从外地的工作单位回到家乡,因为中暑发高烧,几天没吃下饭,父母每天摘苦麻菜叶搅米面煮,不放油盐,我竟吃得神清气爽,如同又回到童年。

人们常习惯于用忆苦思甜来体味生活,经历了艰难的生活以后,往往能使人们更加珍惜生活和热爱生活。野苦麻,曾哺育我的身体,也滋养了我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恰如那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苦麻,将在我的身体内四季长青。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