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鸿门宴》

时间:2012-06-08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我读《鸿门宴》

 

江西省赣江监狱八监区――李爱越

 

 

为中国人,甚至可以说作为华人,可能没有人不知道“鸿门宴”的。这当然归功于汉朝的大史家司马迁。司马迁几乎是用生花的妙笔,给我们生动地记载了历史,描 绘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鸿门宴一段,更是其中之绝品。这绝品,千百年来,让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为之倾倒。但这绝品之中,我读来,觉得有些地方, 仍可商榷。

先是刘邦赴宴谢罪时,项羽说的第一句话是“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用现在话说,项羽不会如此弱智吧,一个给他提供了如此重要的军事 情报的人,他这么傻乎乎地就把人家给出卖了,这智力,能打仗?能雄霸天下?曹无伤间谍身份的暴露,断然不可能是项羽对刘邦当面的出卖,更有可能的是刘邦回 去后,查出了曹无伤的卧底身份,从而杀了曹无伤。

次,是樊哙闯帐一节,其中有“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这是说刘邦大将樊哙听到张良宴会中刘邦危险的情况后,私自闯进宴会中时的情 景。“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个是司马迁的文采。不得不承认,这有小说家的笔法。这种夸张的手法,用于写历史,只能说司马迁艺高人胆大,你不会觉得有什 么不妥,反而是不实的虚笔,使已逝去的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的笔下活了过来,你仿佛如临其境地看着这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经历了着这场历史事件。真是大手笔 啊。于是,这种“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不可能,成了实实在在的“可能”。然而,“项王按剑而跽”,我却认为反而有些不可能,因为这个细节的描写,反映出 项王似乎有些恐惧,那么他恐惧樊哙吗?不可能。因为从史记对项羽与樊哙的“匹夫之勇”上看,樊哙远远不是项羽的对手,单从武力上论,在当时,项羽应当说是 天下第一。你看项羽最后之战,说要杀一汉将,便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到最后弃马步战之 时,更是“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那看看樊哙如何,樊哙列传的前头,基本上就是攻城掠地,斩杀首级的功劳簿,最多的两次是“斩侯一人,首六十 七级”,“ 首百七十六级”。显然,单从数字上看,樊哙就远远不是项羽的对手,更何况樊哙在这些斩首之战中,打得都是胜仗,说明这时候樊哙军是有优势的。而项羽的最后 之战,是在冲出垓下之载历史时投入了自己主观上强烈的情感,从而使我们在看《史记》时,经常会有如临其境的感觉,而史记里的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正是由于司马迁在他们 身上注入强烈情感的色彩,才使这些远去的古人并没有死去,而常常是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成为一个极具人性光彩的形象。司马迁写史,真的象是在写小说,不, 应当说凭借司马迁的大家手笔,让我们读到了比小说还要精彩的历史。《鸿门宴》,正是如此。

《鸿门宴》,很多人都会为项羽没有剪除自己最大的政治对手刘邦而惋惜,因此,也都认为项羽在政治上迟钝不敏感,包括百家讲坛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也认为项 羽在政治上幼稚,是个糊涂蛋。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们现在来看楚汉成败,多少有些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了。我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并不是缺少 政治敏感,而是由于自信。因为鸿门宴时的项羽,正是刚打败秦军主力,势比天高之时,这时的项羽,根本没把任何人当成自己的对手。你看他听到曹无伤提供的情 报后,“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句话意思是:明天吃完早饭,我们去灭了刘邦。我想在当时,项羽听到的不只是“夺项王天下者, 必沛公也”这一种推想,很可能还有多种“夺项王天下者,必某某也”的论断,因为那时是战乱四开,群雄并起的时代,手中握有熊兵之人,并非刘邦一人。对于刘 邦这种吃完早饭,随时可灭之人,用不着在酒宴上杀之而背负一个诡诈的坏名,要杀,带着士兵打一仗而已。

因此,因为鸿门宴上项羽:black;font-size:12pt;"> 上的幼稚,是不太说得通的。对于项羽这个百战百胜??这一点,大概是说不通的。更何况破釜沉舟,其中战谋也是深 不可测??之流的单纯武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他杀宋义夺军权时不就用“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这种假 话稳定军心。可知项羽知谋。把刘邦封到交??群雄争逐的时代,项羽不可能不知道那个诸侯都心想得天下的道理,只 是他认为那个诸侯都不是他项羽的对手,他的确也配有这种自信,??羽的都城彭城,项羽得知后也只是从平定齐乱的 战场带了三万兵回救彭城,便打的刘邦溃不成军,亡命奔逃,甚至为跑的快一点??与狼狈,几人能及?不说刘邦所领 之兵五、六十万皆在彭城,作为主帅,刘邦率十、二十万军兵应当是有的,还守??想,鸿门宴项羽未杀刘邦,不是糊 涂,更不是幼稚,而是因为自信。他相信天下英雄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他争天下的,他可以霸有天下,所以他才会自立为西楚霸:宋体;font-size:12pt;">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