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监狱基层警察是推进监狱工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监狱的安全稳定、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监狱面貌的改变、良好监狱形象的树立,都取决于基层警察能否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优良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能力、无私的奉献精神。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缺陷和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监狱基层警察面临着许多困惑,若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不仅将削弱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而且将影响到监狱工作内涵素质的不断提高,阻碍监狱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就当前监狱基层警察面临的困惑与破解之策,谈点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监狱基层警察的主要困惑
困惑一: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身心健康保障不力。我国目前警力配备标准是:农业型监狱警囚比例为20%,工业型为18%。随着监狱工作不断向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迈进,监狱工作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工作更加细化,监狱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加突出。许多监狱基层警察每天不仅要担负值班、带班、组织罪犯劳动生产、处理罪犯违规违纪的日常任务,而且还要承担罪犯劳动生产中发放劳动工具、下达生产任务、检查产品质量,以及组织罪犯学习活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管理罪犯生活卫生等繁琐事务,加之还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基层警察常常处于疲于应付、高负荷工作状态之中。由于警力不足,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许多监区警察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或放弃正常的休息,长年累月身心健康必然要受到很大损害。目前基层警察中存在心理障碍或有心理疾病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未老先衰”、“外强中干”等问题越来越加突出。
困惑二:业绩难以体现,发展空间狭小。近年来,大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监狱警察队伍中。他们有知识、工作热情高、对自身价值具有很高的期望值。但是由于监狱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年轻基层干警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逐步产生了对工作的厌倦感。既使一些事业心责任心强的警察,由于教育改造罪犯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较长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显现成效,取得成果。因而他们的工作价值很难被及时地发现和受到重视。由此常常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导致成就感降低。同时,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当前监狱警察发展空间仅行政职务升迁一条通道,久而久之,使一些警察丧失了工作热情,淡化了职业荣誉感。
困惑三:职业风险高,心理负担重。监狱常被喻为“火山口”、“炸药库”,而基层监狱警察就如同火山上的“守护人”、炸药库的“保管员”,其每一天的工作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每日值班带班、现场管理、直接管理对干警的人身安全都潜伏着威胁。加之,“三个绝对不能、四个绝对不允许”、“零失误、零差错”等硬性规定,警察只要发生一次失误就可能导致监管事故的发生,就意味着严肃的纪律处分,甚至意味着个人职业生涯的结束或受到法律的追究。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下,基层警察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常常感到不堪重负,产生忧虑、压抑、狂躁、冲动等心理问题。
困惑四:激励措施不力,知识更新缓慢。基层警察工作风险大、压力重,迫切需要有强有力的激励措施为他们减压增劲,但当前对基层警察还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特别是监狱体制改革后,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并严格规范了警察津补贴的发放,严禁发放规定范围外的奖金和津贴,实行多年的物质激励受了限制。物质激励基础收缩后,基层警察相应的加班补助却设有及时跟进,警察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实际经济收入下降明显,尤其是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特别成倍上涨的房价,许多警察常常感到经济上捉襟见肘,生活水平只能向低标准看齐,这不仅挫伤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削弱警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由于基层警力不足,警察任务繁重等原因,基层警察难以挤出时间接受系统的教育培训,又很少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加之当前没有建立起基层警察轮岗交流的制度,使得基层警察得不到更多的岗位锻炼,致使难以学习到新知识、新业务,造成知识的老化和能力的不足。面对监狱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基层警察往往感到难以适应,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常常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二、破解困惑的对策思考
1、充实基层警力,最大限度减轻基层警察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在当前监狱警察编制不足的情况下,监狱要规范内设机构,大力压缩机关警力,确保75%以上警力在基层。一是要严格落实机关科室挂钩监区制度。对机关科室人员轮流定期、定时、定责参与监区日常工作作出具体硬性规定,将监区工作状况与挂钩科室的奖罚结合起来。二是要紧密结合监狱信息化建设,大力打造数字化监狱,充分利用技防手段掌控罪犯的一言一行,记录罪犯日常表现,收集罪犯的违规违纪证据,以减轻基层警察在监管安全防范上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切实发挥出技防装备在管理教育罪犯、维护监狱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建立机关科室和基层监区警察双向交流制度,对机关非领导岗位人员每年进行综合业绩考评,不合格者调整到监区锻炼,机关空缺岗位应从基层警察中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予以补充,改变基层警察一岗定终身的现象。
2、完善激励机制,激活基层警察工作热情。基层的工作水平决定着监狱整体的工作质量。基层警察的素质反映着监狱警察队伍的整体形象。要确保监管安全,实现监狱“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分析研究基层监狱警察的需要和追求,不断创造条件消除他们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激发出他们的内在潜力。为此,要从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入手,在激活基层警察工作热情上下功夫。一是要政治上从优,提高基层警察的政治待遇。各级监狱机关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努力提升监狱工作在社会的影响和地位。让社会充分认识监狱工作的价值所在,了解监狱警察为社会和谐稳定所付出的无私奉献,从而增强警察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对基层警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要及时宣传表彰。通过抓典型、树先进、典型引路等形式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个人或岗位标兵的基层警察要优先给予职务晋升或提拔使用,以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带动和激励作用。二是要尽快出台《监狱法实施细则》,明确监狱警察的执法标准,细化监狱警察的权力义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警察的执法过错和执法风险,使警察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决好警察住房、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现实问题,尽可能为广大警察消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轻装上阵、安心工作。三是完善物质奖励办法,切实发挥好物质奖励的激励作用。在有限的物质奖励范围内,监狱要进一步完善奖金分配形式,全面推行奖金额度与个人工作绩效考评结果挂钩办法,严格按照工作绩效发放奖金,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奖优惩劣的原则。同时,监狱可从生产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基层警察中突出贡献者,使广大基层警察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付出的回报。
3、完善警察管理制度,拓展警察发展空间。首先,要完善竞争上岗选拔制度。要根据监狱工作实际,在保持监狱岗位人员相对稳定和工作延续性的前提下,定期对警察进行交流轮岗。正常情况下3年左右可在同岗位内部进行交流,6年以上可跨类岗位进行交流,以利警察在各岗位各层次锻炼,提升素质。其次,要根据监狱职能和工作正常运行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划分警察岗位类别。对不同岗位警察的知识结构、素质条件、技能水平制定不同的工作标准,实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围绕“倾斜基层、科学用警、提升效能”的原则,按事设岗,按岗定责,对警察实行分类管理,通过优化警力配置,挖掘警察内在潜能,提升警察工作效能来缓解警力不足的困难。再次,在配置使用警察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扬长避短。根据警察对自身性格、兴趣、特长、气质等主观因素的分析,结合组织的需要引导警察对自己做出科学的认识,并据此制定出合乎实际的个人发展目标。监狱政工部门要根据干警的发展目标,积极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搭建发展的平台,引导警察将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组织的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不平凡的业绩中彰显出个人的人生价值。
4、深化警察教育培训工作,切实维护警察身心健康。能力不强、身心疲惫是造成一些警察工作热情减退,工作质量不高,产生工作厌倦感、畏惧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持之不懈的抓好警察的素质能力建设。根据监狱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做事、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有计划的定期安排基层警察到高等院校接受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司法实践技能。同时,要创新警察教育培训的方式,结合警察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个体警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做到按需施教、因人施教。要充分考虑基层一线警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加强教育培训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合理整合培训内容,避免重复培训或培训内容重叠等现象。在方法形式上要把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理论学习与岗位练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加参观学习、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技能竞赛等教育培训方式,大力采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科技手段,激发警察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