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改造质量标准探析

时间:2012-06-10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主题论点:

把“服刑人”改造成为“社会人”,使其重返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参考要素: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提出了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四个等级:合格、基本合格、较差、危险

有关服刑人员改造质量标准的六个方面:认罪悔罪、遵纪守法、服从管教、认真学习、积极劳动、心理健康

省司法厅孙建新厅长根据罪犯改造实际,在多次监狱工作会议上将改造标准高度概括为三个方面,指出当前罪犯改造好至少达到三条标准:一是遵纪守法;二是要有健康人格;三是掌握一定的谋生技能

首要标准:降低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

以上是各级领导和改造部门从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对服刑人员改造质量标准进行的分类和提出的要求。

本文试图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对服刑人员改造质量标准进行探析。

开篇释

服刑人员集中关押在某一监管场所监禁和矫治,形成一个特定的改造群体。这一改造群体有它的改造氛围或者是改造环境。改好还是向坏,或者说管理者营造什么样的改造环境,这在改造期间就能看得出来,可以定个标准,做个评估。然而,服刑人员毕竟要刑满释放,回归社会,为社会所接纳。他们(她们)中的每一个人服刑期间是否改造好,是否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也可以做个基本的标准。

一、什么是服刑人员个体改造质量标准

服刑人员个体改造质量标准服刑人员在改造场所完成改造回归社会后在个体素质上应达到的一种改好标准。它是一种期望值,通过改造和被改造的双方共同努力而达到的一种改好目标。服刑人员的改造场所好比是一所学校服刑人员个体改造质量标准就是这所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和具备素质能力。

二、什么是服刑人员群体改造质量标准

服刑人员群体改造质量标准,是指服刑人员集中关押在改造场所实现改好过程的一种改造氛围或环境标准。它是服刑人员在改造期间实现的一种实时性改造质量目标。服刑人员的改造过程是一种监禁起来再社会化的过程服刑人员群体改造质量标准就是监管改造工作作用于服刑人员的一种业绩标准。

三、二者的关联

服刑人员个体改造质量标准,设定为最起码的、必须达到的标准。服刑人员群体改造质量标准则是监管改造工作和服刑人员改造生活所要瞄准的目标。服刑人员个体改造质量标准通过服刑人员群体改造质量标准而获得;服刑人员群体改造质量标准通过服刑人员个体改造质量标准而显现。当然两个标准都是要通过管理教育者和服刑人员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目标归纳

一、服刑人员个体改造质量标准包括哪些方面

1、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回归后不致于重新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服刑人员是则社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人类的社会化过程必须遵从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这一社会秩序是通过执政阶层制定的法律秩序来实现的。每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方能在这个社会里立足和实现个体的良好发展。社会人之所以成为服刑人员就是因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每一个社会人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而独立存在的。每一个国家的宪法所认可合格公民首先也是要求必须遵纪守法,遵从国家的法律秩序。合格公民首先必须是守法公民。

教育改造工作“首要标准”的提出基于“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社会需要稳定和谐,稳定和谐的前提就是法治,它要求人人遵纪守法不危害社会,就是不要破坏社会秩序,这当然包括服刑人员再社会化后自觉遵纪守法,不再违法犯罪。

2、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回归后能够更好地立足社会和实现个体发展。

尽管现代社会存在着高知犯罪的现象,但是从服刑人员的总体来看,文化知识程度和专业水平水平普遍低下,甚至于文盲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这也是导致这些人违法犯罪的一个方面重要原因。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的素质。全民素质的提高首先是提升其文化专业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全民素质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遗忘“再社会化”的这部分人。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一个学习型社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回归后的服刑人员较之正常的社会人应该说是“弱势群体”,只有知识才能弥补他(她)们的不足,没有知识必然为社会所淘汰,有了知识他(她)们就能在回归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从而更好地实现再发展。

3、具备健全的人格,回归后不致于在社会中迷失自己。

健全的人格首先包括健康的体格。健康的体格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服刑人员被监禁关押,失去的是自由,但是他(她)们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不受限制和剥夺。人的生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监管机关应尽力避免服刑人员非正常死亡,服刑人员生病能得到及时治疗,生活方面其伙食按国家规定的实物量进行配济确保达标,做到吃得饱、吃得熟、吃得卫生,宿居的监舍内务应保持干净、卫生、整洁。

健全的人格其次包括起码的道德感和羞耻心道德秩序是法律秩序的基础。法律秩序靠的是国家强制力,而道德秩序凭的是人们内在自律和自觉。虽然每一个社会制度都有它的道德规范标准,但是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道德感和羞耻心,也就是基本的道德标准,知道什么是是非对错,什么是光荣和耻辱。可以说没有道德标准也就没有社会秩序。

健全的人格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和不断改进的性格特征。不少服刑人员是因为仇视社会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他(她)们的心灵受到严重扭曲,因此,监管机关要对他(她)们进行心理矫治和矫正,使其心理恢复健康。一个人要拥有健全的人格,还必须对其个性气质进行改进。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服刑人员也是一样。我们要引导他(她)们不断改进自己的个性特征。

4、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回归后能够更好地奉献和服务于社会,同时为自己谋生。

现代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社会分工更细。每个部门、每个领域都要有人来服务、来劳动、来做工、来做技术工作。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每个劳动者都能够社会分工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劳动创造美,劳动收获成果。服刑人员大多好逸恶劳,体会不到劳动之美和意义,他(她)们大多也缺乏谋生技能。因此,监管机关组织他(她)们生产劳动应以习艺为主,着重培训他(她)们的劳动技能。服刑人员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回到社会不仅能回报社会为社会作贡献,而且能更好地为自己谋生,也不致于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

二、服刑人员群体改造质量标准有哪些方面

要达到以上使其自食其力,不让其坐吃闲饭。劳动??应成为服刑人员的改造义务,它能"font-family:仿宋_GB2312;color:#000000;font-size:16pt;">

服刑人员积极参加劳动,用劳动的汗水洗刷过去的罪恶,更为重要的是接受现代的劳动管理,在劳动中??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找到谋生的出路。

必由之路

一、改造环境社会化 对服刑人??社会化的过程,所以必须对他(她)们进行再社会化过程。既然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监管机关必须在社会的帮助下着力营造 什么是社会化的改造环境?就是所有的社会文明成果统统进监。这个B2312;color:#000000;font-size:14px;">要蕴含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作为监管机关,其责法治理念、现代的管理理念、现代的??引领进监。作为社会,进监-size:14px;">帮教责无旁贷。社会应该更多的关注服刑人员的改造环境,要让的“缺失进监。社会化的改造环境能够变“服刑人”为“社会人”,把服刑人员改造成为B2312;color:#000000;font-size:16pt;">

二、管理专业化

监管机关要营造服刑人员?化专业化的民警队伍。管教民警就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监内应设置文化学校,配备教员,进行正规的课堂化教学,对服刑??程度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技能培训和鉴定??进行培训和鉴定,再加上出监的评估,

三、

对于服刑人员来讲,服刑改造生活是其人生中的重要一段,是其改造旧我,塑造新我的过程如何走好改造的每一步?服刑人员不妨把服刑改造生涯当作其人生中的一个职业来做。因为服刑人员在社会化的改造环境中接受的是B2312;color:#000000;font-size:14px;">的管理教育,其学习、生活和劳动被约束在一整套的操守、行B2312;color:#000000;font-size:16pt;">

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接受的就像是一种职业的训练。对服刑人员的管??队列训练、生产劳动以及文体活动都组织得有序严谨。在这一套半军事化的管教中,服刑人员失去的人身自由;font-size:14px;">。从“服刑改造职业”中获得了这些良好的素质,size:16pt;">

(作者:安徽省九成监狱管理分局 曹和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