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上寻找感化服刑人员的载体
重庆市渝州监狱政治处 文小明
今天下雨,到下午出工还没有停下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服刑人员没有雨伞,出工的时候只是用双手在头上象征性的遮挡着细密的雨点。作为民警,我拿着雨伞去监区操场,打算做出工前的整队集合工作。
刚迈出民警通道的时候我本能的用手撑了下雨伞,但是看到操场上已经有几名服刑人员按队列位置站好了等着民警集合,我又将已经半撑开的雨伞收了回去。主要是想从平时的工作中让服刑人员能切身的感受到我们警察对他们的关心、平等相待他们的人格,还有就是为了以后的管理中能让他们遵守制度的同时还自觉服从我们的现场管理。因为古人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服刑人员的行为习惯。
集合好以后,我看到昨天晚上去服刑人员的舍房巡查时因为感冒向我请假早点睡觉的服刑人员杨某。杨某,56岁,南岸区人,1997年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现余刑9个月零17天。平时表现较好。我知道他生病出工,所以走到他面前去调整他到队列的最后面的位置去。然后将我的雨伞交给他,说你拿去用吧,待会到了车间还我。我不知道他是出于自己的身份定位还是其他原因,他微微向上伸了的手一下又迅速的缩了回去。我看到他这细小的举动面带微笑的给他讲,你感冒了带病出工,这算是给你的奖励。我可不想你请病假了我又去调整人来顶你的工位。他看到我已经将雨伞拿到了他的面前,也露出了些许微笑,然后很自然的讲伞接了过去。
到了车间以后,他第一时间讲雨伞拿到我面前还给了我,并再三的感激。我说你好好改造就是最大的感谢,既对得起你家人和子女的关心,也对得起我们管教民警对你们的关心。他微微沉默了下,对我说:“文队长,你放心,改造上我绝对不给你添麻烦。”然后转身回到了他的工位上。
我相信杨某在以后的改造中一定会遵守监规,服从管理。
现在各类理论文章和专业刊物都在讲对待服刑人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平等的对待他们的人格,我们作为监狱一线的管教民警是监狱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如何能在工作中让服刑人员切实的感受到我们尊重了他们的人格、平等的对待了他们的人格,就需要我们从工作的细节中去寻找传递的载体。
我们虽然没有能力改造好所有的服刑人员,但是我们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对待工作,以从细节着手寻找载体来教育、感化、改造他们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