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天气晴朗寒冷。天心区大托镇社区矫正对象倪某、罗某冒着严寒来到院里,他们微笑着将“真情帮教塑新生,诚心感激贴心人”的锦旗交到我手上,看着他们积极的生活状态,我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0年,天心区成为长沙市社区矫正的试点区,我院也将社区矫正列入拓展检察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为了掌握社区矫正工作的一线资料,我与同事进行了一年多的实地调研,全区10个街道、近百个社区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一年里,我们走访了143名社区矫正对象,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调查显示,他们大多生活贫困、法律意识淡薄,只因一时冲动而误入歧途,只要对他们适当引导,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并不是一件难事。我同时发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不信任、对他们重新犯罪的担忧,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感。
在调研基础上,我们立足检察职能,重点强化了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以反馈函或派员参与的形式,对裁判法律文书的送达进行实时监督,确保交付执行到位。牵头建立了公、检、法、司共同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开展了针对保外就医、副处级以上社区矫正对象的专项检查以及针对虚假立功的专项打击行动,有力地纠正和防止了脱管漏管与重新犯罪。这些行动为我们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也为争取他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章建制,规范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机制的同时,我们将更多的心血用在了同社区矫正对象交朋友,解决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实际困难上。经过深入走访,我们基本掌握了未成年人、女性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建立了“跟踪帮扶档案”,通过犯罪后心理疏导、就业咨询等工作,全面帮扶社区矫正对象缓解和消除对社会的陌生感、隔阂感,重新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