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塘监狱夯实教育改造基础推进首要标准落实

时间:2012-06-27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今年以来,黎塘监狱认真贯彻监狱工作方针政策,把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坚持把改造人作为监狱的中心工作,不断强化教育改造职能,拓展教育平台,创新教育形式,促进了教育改造质量的稳步提升。

职业技能培训推助服刑人员再就业

3月29日,服刑人员就业推介现场会在黎塘监狱三监区举行,南宁颖煜针织品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到监狱预录员工,谈话、面试、“露一手”,场面热烈,当天有100多名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与企业方签订了预录协议。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黎塘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重点内容和提高改造质量、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最有力手段。2010年以来,该监狱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教育基地,设有美容美发、机电、摩修、烹饪、模拟社会情境等实训室,可容纳300多人同时进行实训操作。同时开展电焊、种植、养殖、书画、毛织、电脑操作等培训。把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考核发证部门引入高墙,在狱内开展培训、考试、考核、发证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社会认可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2011年,有1832人获得了职业技术等级证书,获证率达95.32%, 2012年1-5月,有750人获得了职业技术等级证书,释放人员获证率达96.79%,为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就业谋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生日蛋糕换来服刑人员家的感觉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动人的歌声伴着激动的泪水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5月1日是该监狱十二监区三名服刑人员的生日。监区领导、警官及部分服刑人员代表近30人为三名服刑人员过生日。在浓浓的感人氛围中,服刑人员度过了自己特殊的生日。服刑人员黄某哽咽着说:“这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过生日,却是在监狱里,却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警官给过我的生日,谢谢你们。我一定努力改造,用优异的改造成绩报答警官和亲人对我的关爱。”

解难助困让服刑人员感悟“手留余香”

5月18日,该监狱三监区服刑人员玉某当天就要刑满释放。玉某今年 66岁,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妻子已于早年去世,唯一的儿子外出打工,对他一直不理不睬,家中原有的唯一瓦房因火灾已不复存在。看着玉某即将重获自由反而忧虑重重,想到他出去后年迈体弱、居无定所、生活无依无靠很有可能重新犯罪,当天上午,监区为玉某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捐助活动。

经过动员,监区领导带头捐款,监区民警和部分服刑人员积极响应,慷慨解囊。你10元,我20,他50,经统计,当天共募集到捐款6003.6元,中午12时,在玉某走出监区大门的那一刻,由监区长亲自将捐款和经过特批的两床棉被、一床纹帐交到玉某手上。监区领导还及时与玉某原籍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为其落实刑释人员有关政策。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活动结束后,服刑人员杜某动情地说,我今天虽然只捐了5块钱,但却是我平生第一次主动帮别人,感觉非常有意义!

一个监区一种特色推进监区文化建设

监狱积极探索和实践“文化育人”的教育改造方法,发挥监区文化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各监区自身特点和教育改造计划,大力开展“一监区一特色”为主题的监区文化建设活动。如九监区、十五监区针对服刑人员固执、偏执心理特点,用“静”作为监区文化的核心理念熏陶感染服刑人员,以“读书明理”活动为切入点,倡导服刑人员多读书、读报,促使服刑人员知荣辱、明事理,会感恩。八监区针对押犯多为财产型犯罪,提出以“德、能”为主题,培养服刑人员“健康向上、劳动光荣”的良好心态,在监区兴起技能学习交流的热潮。负责会见工作的一监区打造“窗口文化”,负责出监教育的三监区打造“回归文化”等等。各监区在主题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注意开展书法、器乐、表演、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文艺体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注意布置环境,营造氛围,对监舍进行装修粉刷,制作围绕文化主题的格言警句、字画等标牌,给服刑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造环境。副监狱长龚瑞全表示:“我们要让每个监区都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做出文化品味,让单纯的说教变成服刑人员主动学习,把传统的被动式改造变成寓教于乐,改造效果将更为深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