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警察队伍的培训机制及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12-07-12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区监狱警察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重点研究现行监狱警察队伍培训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体系等一系列系统性的问题,从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区监狱系统警察队伍具体情况的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的模式化建设,以便更好、更快、更强地适应现代化监狱工作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监狱警察  培训机制   发展模式

监狱是我国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人民警察在这特殊的工作场所里肩负着监管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监狱改造工作新形势的需要, 2003年初,司法部在《2003-2005年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监狱人民警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三化”建设的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反映在监狱工作中,一方面体现为监狱工作的物质环境、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监狱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监狱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反映为刑事犯罪高发,狱内押犯持续增加,构成复杂,改造难度加大,狱内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必须坚持把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必须坚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对监狱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也寄予了厚望。由此可见,新形势下的监狱警察队伍的发展模式必须是“三化”建设。监狱警察队伍的“三化”建设关键在于人才的开发和管理,而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培训机制。在此,所谓监狱警察队伍的培训机制就是在监狱警察队伍的各种培训工作中有效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培训体系。该体系是来源于监狱警察队伍的培训实践,并且一定是经过培训实践检验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后又用于指导今后具体培训工作实践。该套培训机制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等,其中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三个方面。由此可见,监狱警察队伍的培训机制是今后监狱警察队伍人才开发和管理的一个战略性方针,它对今后监狱警察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和专业化建设具有现实的操作性。
         一、当前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结构呈多元化,与现代化监狱工作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

1、监狱机关大多地处荒僻之地,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业务水平方面相对单一,个体之间参差不齐。目前,绝大多数监狱民警都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需要补学什么就补学什么,业务知识面较窄,分管监管改造工作的民警对生产经营方面的知识积累较少;主管生产经营等技术型的民警又比较缺乏监管改造方面的业务知识,难以适应管理机制的转变。经验型的人才多,高知识型的人才少。相应一部分监狱民警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部队专业的军人或者是民警的后代在中专毕业后补充进来的,工作几年之后,经过成人教育培训的多,正规院校培养的少。这就造成了整体构成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人员缺少深厚的人文素养,缺乏扎实系统的理论功底,难以养成以法律的概念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更不能形成良好的继续学习的氛围,缺乏敬业精神。

2、随着近年来公务员招录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监狱警察招录门槛提高、招录人数增多,通过自考、党校等各类培训,警察学历普遍提高,大多数监狱大专以上警察人数占总人数的50%以上,然而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型人才却非常匮乏,高学历层次的人员偏少,缺乏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和骨干,专业化建设基础十分薄弱。新招进来人员的学历与实际专业技能水平还有一定的差异,很多人学非所用,人才浪费现象较为突出。目前我区监狱警察取得罪犯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数寥寥无几,且这部分警察作用发挥得不是很好,甚至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导致很多监狱改造区里面的心里咨询室形同虚设。

(二)工作模式相对固定,科技含量较低

1、监狱警察的工作环境相对枯燥,工作范围相对固定,很多警察执勤的模式单一,思想认识停留在“管人”,只防罪犯脱逃,工作方法停留在经验的老套套上,一些同志或多或少地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与时俱进,影响了队伍专业化建设。

2、监管模式科技含量低,警察压力大。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监狱硬件设施落后,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大多数监狱监管只停留在“人防”、“物防”层面上,“技防”水平远远达不到,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连“物防”也达不到,全凭“人防”,超时、超体力,警察身心疲惫,压力增大。

(三)队伍的培训工作单一,零散

1、目前,不管是监狱的教育培训中心统一培训,还是监狱内部各单位自行培训,都存在以下问题:(a)培训的内容不吸引人,多是教条式的教学,引不起警察的兴趣;(b)厌学情绪大量存在;(c)培训师资或内部选用与受训者水平差不多的警察,或外面聘用不懂监狱管理工作的人员,其培训在形式上严而实则自欺欺人,多年的教育培训大多数走了过场。

2、近些年来的教育培训虽然采取了“岗位大练兵”、“岗前培训”、“凡晋必培”等培训手段,试图以这些手段提升警察素质和岗位技能,但是培训时间较短,并未形成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有些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要么搞全员培训,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专门的培训需求分析,没有专门的培训方案;要么只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满足于阶段性的培训任务,忽视了对从事监狱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无长远规划,随意性大。内容上往往也是多而全、繁而杂,缺乏针对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很多新考进警队的警察在参加岗前培训的过程后,学到的知识很多是用不上,真正想学的却又学不到,而且应付式地学了一些根本不想学的的知识,造成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形式上基本上是课堂集中教育为主,传统而单调;效果上培养出的是“万金油”式的警察,博而不专,专而不精,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

二、当前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监狱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监狱是我国国家刑罚执行机关,从一建立就给外界披上一层神秘而惧怕的面纱,社会上的人们对它了解不多,截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还没有实行对外公开招考公务人员补充到监狱系统,而为了不断地充实监狱警察队伍,国家只有通过吸收军队转业人员和老一代监狱警察的子弟的渠道来保持监管改造工作的正常运转,因而不能很好地引进社会上有各种专长的高素质性人才。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家虽然实行了对外公开招考大专以上公务人员充实到监狱警察队伍,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导致监狱系统警察队伍人才结构不齐,有待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工作来完善功能性互补。

(二)缺乏改革创新性的思想

监狱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其工作内容是比较单调、枯燥的,很多老同志思想认识上缺乏工作的激情和积极性;思想懒惰,缺乏运用高科技、采用新事物去开展工作的动力和自觉性;工作停留在老传统、老习惯、老做法上,改革创新不够,新思路、新办法不多。

(三)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

近年来,警察队伍的培训工作虽然也有了一写新变化,但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系统化培训要求并未形成约束性、指导性、规范性的机制;一些单位习惯于以往的培训方式,惯性思维阻碍了系统化培训的步伐,改革没有迫切愿望,阻碍力较大;缺乏资金支持,培训工作运转非常困难;国家保障力度不到位,使监狱的大量精力集中在生产效益上,而对警察专业化建设并未投入较多的心力,重视不够;为了应付上级的硬性培训指标,许多监狱也只能应付走走过场,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基层警察配备不足,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育培训;无专职师资队伍,无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无政策支持鼓励警察自学成才,也是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三、今后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培训机制及发展方向

为适应我国新时期犯罪特点和现代化监管改造具体工作的需要,各监狱必须要对现有警察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探索出一个有利于队伍整体发展的模式,将警力资源发挥到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根据国家司法部的《2003-2005年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加强监狱人民警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