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传统毒品吸食者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综合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吸食传统毒品戒毒人员开展多样本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从疑病、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男性化-女性化、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社会内向等维度测验每个样本,进行多元次多维度聚类样本分析。结合戒毒诊疗工作,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将吸食传统毒品戒毒人员分为“社交型”、“被动型”、“控制型”、“敏感型”等四类,并相应采取针对性强的教育矫治措施。
“社交型”戒毒人员精力充沛、灵敏性强、喜欢刺激、易兴奋,在社交中表现出外向、开放的特点,但个性自私,不善深交,人际关系肤浅。针对此类人群判断力差,容易冲动,内心不成熟、缺乏安全感等特点,该所提高法制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在教育矫治中所占比重,重点突出行为矫治,重塑遵规守法意识,并在身体康复期内,在个别谈话教育中着重凸显叮咛、提醒等人文关怀,采取措施提高其认知能力,帮助掌握必要法律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被动型”戒毒人员依赖性强,好与人争论,易怒,并过分要求别人给予关注和同情,又过分高估自己,易归责于他人,对他人有压抑的敌意和怨恨,经常制定过于乐观和不切实际的计划。这些人群往往产生在以往“难改造”人员中,危险性相对较强,是稳定工作的重点。该所从医疗矫治入手,将其作为“五防”重点对象,突出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重点关注稽延性症状或其他身体疾患,在教育矫治全程加强连号包夹力度,避免蓄谋性的行为袭击他人。
“控制型”戒毒人员兴趣广泛、独立自主,做事有计划,有一定责任感,自我确认,自我克制,善于取悦他人,注重个人感受,勇于冒险,追求“时尚”、刺激。根据经验,这类人年龄相对较小,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往往有创业史,家庭支持系统比较完备。该所对这类戒毒人员以强化毒品危害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建为主,重视戒毒巩固期的工作,帮助其增强戒毒信心、树立生活信心,掌握拒毒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敏感型”戒毒人员缺乏自信,自我怀疑,敏感不爱说话,思维及行动迟缓,依赖权威,喜欢平静安定生活,脾气固执甚至有些迂腐,一方面对社会和他人有较强依赖感,一方面经常受紧张、苦闷、压抑和无助感困扰,感到与社会和他人格格不入。该所掌握此类人群以外省籍为主、有较多生理和心理问题的特点,注重研判其婚姻、家庭等社会关系的变化,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强化遇事后自我调节能力,突出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利用《心桥》周记、评改作业等载体,畅通其主动交流渠道,缓解紧张压抑情绪。
(省强制隔离戒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