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午夜天气比较炎热,汗水最能给这个酷热的夏日一个最好的解释。什么也不想做,只想静静的坐回,抽根烟,放松一下。看到书架上那些书,一直安静的躺在那里,没有声音,没有气息,顿时觉得好久没有理他们了,是不是它们生气了?
一直以来喜欢买书,收藏一些有价值的书籍,想到以后在有生之年能用得到。现在书是越来越多,但是看完得很少。最近有点忙,看书的时间就更少了。但是每当看到那些买来的书,静静地躺在书架上,觉得很对不起它们。没有和它们来个近距离的接吻,品位和感受它们的气质和芬芳,确实有点愧疚。
夜深而寂静,炎热而又难熬,索性从书架上拿过几本书,放在床头,心想安慰下这些宝贝们。泡上一杯清茶,静静地翻动着带着墨香味的书,思绪一下飞了起来,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驰在广袤的草原上,天马行空;像大峡谷的一湾汩汩泉水流淌在山间原野,清澈见底;像浩瀚的大海,奔腾的海水,卷起层层浪花,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看路遥的《人生》,是一种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洗礼。主人公高加林,生活在黄土高坡的一个年轻人,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民办教师,好景不长,被村干部儿子顶替。没有工作了,只好务农。但是高加林并没有屈服于命运,他有自信坚强的品质,又具有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关心国际国内政治问题,爱好运动,很努力的想摆脱农民这个尴尬的身份人,是典型的时代青年。后来也许机缘和巧合,通过关系到城市里工作,谁知命中注定还是运气差,被人告发是农村人身份,不得不再一次回到深爱的他的黄土地上。其中和刘巧珍、黄亚萍的爱情故事,也说明了一个时代青年的矛盾心理。刘巧珍深爱着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有思想有文化;而黄亚萍的强势和势力,注定高加林和幸福、前途命运失之交臂。路遥在文中引用作家柳青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看完还是为高加林的命运嘘叹不已,思想前卫,有闯进,有追求。但是高加林的性格毕竟是个矛盾体,对前途的过分索求,注定是个悲剧。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看完之后,内心还是被强烈的情感冲击波震动许久。米兰昆德拉不愧是写小说的天才,手法怪异,人物情感跌宕而有生命,是一部哲理小说。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后来逐渐发展了众多的情妇,他想他的灵魂在自己爱的女人身上,而肉体能在每一个女人身上得到释放。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后来娶她为妻,但是他却背叛了她,经常肉体和其他女人碰撞到一起。后来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和情妇们经常住在一起,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和恐怖。特丽莎走了,后来,托马斯找了特丽莎,一起相守在一起,也许命运的抓弄,托马斯的命运也是悲惨的,他们共同死于一场车祸。这部小说不是一部简单的情爱小说,爱情和灵魂都是美好的东西,但是孰轻孰重,我们往往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轻重。米兰昆德拉在文中说到: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 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怎么权衡睡生命中的重与轻,米兰昆德拉也给出了最精辟的回答:相反,但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热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床头的书还没看完,但是看完这两本书,对书架上躺着的宝贝而言,是了却了暂时的慰藉。但是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书是让我能够在浮华的世界里,唯一能够找回自我,能够给内心洗礼,给自己人生方向找回坐标的精神财富。不管是路遥的《人生》,还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其实,它们都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人生不能没有负担,不能没有追求,但是要分清重与轻。但现实和理想有摩擦的时候,要学会权衡,不抱怨,不放弃。走好每一步。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每到一个关口的都是在抉择,做好这些选择题,其实不难,放下过重的包袱,轻重前行,前行的灯塔就在前面,走过十字路口就是希望。
午夜拥书,难得的午夜精神盛宴。看着其他宝贝们,心中有点舍不得了,再忙再累还是坚持每天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