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首要标准 技能培训开花结果
――宜州监狱认真做好服刑人员职业技术教育
近年来,宜州监狱围绕“首要标准”,不断加大服刑人员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服刑人员刑释后再就业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近2年来,监狱有1755名服刑人员取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一、完善培训制度,强化组织保障
为确保服刑人员职业技能教育深入开展,今年3月份,监狱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标志着服刑人员职业技能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监狱成立了服刑人员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教员和管理警察。在全监范围内挑选有技术特长的警察担任师资,选拔两名监区管理警察到上海院校学习专业技能。监狱初步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的师资队伍,目前监狱拥有专兼职教师28名,平均每100名服刑人员配备1名专兼职技能培训教师。监狱先后组织修订了《宜州监狱服刑人员技术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宜州监狱2010-2012年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规划》,制订了《服刑人员技术培训管理小组职责》、《技术教员职责》、《培训班学员守则》、《考场规则》等,对于新引进的生产项目,主动与社会培训机构和厂家联系,邀请专业技师来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培训。
二、利用社会资源,联合开班办学
监狱针对服刑人员刑满就业的实际需要,结合社会就业热点,列出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维修电工、烹饪、缝纫和科学种养等10个热门项目,在服刑人员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意向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0余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有针对性开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先后与宜州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河池民族农校、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合作,举办了计算机操作、美发、缝纫、电工、创业等培训班。对即将刑满的服刑人员,监狱在对其进行常规出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与地方职业培训中心合作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激发有创业意向服刑人员的热情,使他们回归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结合就业需求,强化技能培训
仅2010年,监狱就有895名服刑人员通过培训和考核,获得了横机操作专项能力的认证和合格操作证书。此外,监狱还积极推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扎实开展特殊技能培训,两年来,有324名服刑人员通过培训和鉴定取得了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为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就业谋生打下坚实基础。几年来,监狱先后共输送200多名刑释人员到宜州市玻钢锦绣毛织厂、罗城县荣华毛织厂、柳州市聚金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就业。另外,与广西河池民族农校联合办班,已经有140名服刑人员报名就读现代农艺、果蔬花卉生产、畜牧兽医、桑蚕生产与经营以及养殖等专业中专班,计划在2012年8月份开班。(广西宜州监狱蒙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