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小说)

时间:2013-01-16信息来源:宜州监狱教育改造科作者:

 

章程是一名服刑人员思想教育的专职教师,他实在、勤恳、学识渊博。同事们提起他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说:“真诚、进取、热情”;服刑人员谈到他时尊敬无比地说:“善良、慈祥,就像亲人一样……”他在服刑人员思想教育这片沃土上已耕耘了六年的时间。六年来他饱尝了艰辛、喜悦和幸福。他对曾经付出的心血,感受更多的是充实、快乐和满足。  
    不瞒你说,我刚来到监狱时,和他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面对面坐着,开始我以为他也就是资格老些而已,没什么水平,对他不屑一顾。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压根就没把他当回事,心里想:他可能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可是,我和他交往了一段时间后,我很快发现,这一次我看走眼了。他这个人,怎么说呢?就一句话,品行兼优。

我和他比较投缘,我十分敬重他。我们在一起时可以很体己地说些知心话。有一次,他动情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别看我不怎么样,可是,我的眼头高着呢,一般人我还看不上呢。教师是一种很特殊的职业,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干的,我很看好你,凭你的天赋应该能成为一个很出色的优秀教师。说得我心头眼窝都热乎乎的。

他的家我去过,仅有一百平方米,客厅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一个简易沙发,一个茶几,很普通。我很疑惑,照他现在的级别,应该有条件享受一百七十平方米的住房,按照他的工资水平完全有能力摆放更好的家具。我很纳闷,觉得不可思议,问他:“你怎么会住在这么窄的地方?”他说:“这里挺好呀,唉,由于我和爱人都是少数民族,可以要两个孩子,我的两个孩子都在读书,他们一个读大四,一个读大一,如果住一百七十平方米的房子,就需要交更多的房款,住小一点的房子就不同了,可以省下钱来供孩子读书。”我满脑子就一个问题,人们都说一个公务员能养活一个家,他和爱人都是监狱警察,即使再怎么困难,也不至于住这么小的房子呀。看看身边当公务员的,有谁不是几年就过上有车、有房的生活?而他,是单位经济效益不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后来,我才从同事口中知道,他的一部分工资收入都拿来资助那些特别困难的服刑人员子女读书。

我试探着问过他:“你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很富裕,为什么还资助别人,真够慷慨的。”他笑了笑说:“只要是能够使服刑人员安心改造的事,我都愿意去做。”我又问他:“你有想过调到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去吗?”他却说:“住在这里已经这么多年了,也都习惯了,那里也不去,我就喜欢教学工作,再说我离不开服刑人员,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不能半途而废。”我知道他说的不是大话,他要是想调动的话,有的是办法,一句话的事情,因为监狱局领导里就有他的同学。

说实在话,我喜欢和他闲聊,心里存有一个小心眼,就是想从他那里学到点本事,不断充实自己,借鉴他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我听过他上课,他有很多过人之处。我虽然是刚当上罪犯思想教育的专职教师,但对上思想课也有些了解,好歹还是能看出来。他的课上得确实不错。

有一次,他去开会,教案就摆放在他的桌面上,我出于好奇,走到他的桌边,顺手拿起来,我打开一看,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这几句话:“我事业追求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服刑人员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然后,我再仔细看了他的教案,看着看着就深深地被吸引了,他的教学设计很巧妙,教法又灵活多变,他举的例子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有的还是服刑人员想说的心里话,他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讲出来,既通俗易懂,又非常切合服刑人员的实际,看完他的教案,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内心里早已对他刮目相看。

我不满足于只看过他的教案,我要向他讨教,等他开会回来我就缠着他问:“哎,照你的思路这节课我该怎么上?他看了我一眼,就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起来。我呢,就像个小学生一样,专心听他讲,成了他的一名忠实的听众,他口若悬河的讲了他的教法,我听得津津有味。他讲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略有得意之色,问我:“你认为怎么样?”我说:“好极了,我怎么能和你相比呢?以后,我就管你叫老师,你得给我多传授上课的技巧,让我也进步,好不好。”他爽快地说:“没问题,我看你是个有心人,这样吧,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多教教你。”我惊喜万分。

从此以后,我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其实,我心里很想把他的本事学到手,但由于我的悟性不高,曾多次向他求教,实在惭愧,到现在为止,我也只是学到他教学技巧的一些皮毛。只是我们的关系由此亲密了很多。他这个人为人严谨,但一走上讲台,他就精神焕发,声若洪钟,他的目光炯炯有神,他上课时,总能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下课时就有一帮服刑人员围在他的身边,从服刑人员的笑脸是,我看出服刑人员非常喜欢他,我细心观察了他讲的每一节课,他做过的每一件事,他在处理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做出的比较和分析中,受益匪浅。在潜移默化中我逐步走向成熟。也使我在教学中慢慢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他既是教学上的能手,更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医生。他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服刑人员生活中的亲人,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他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曾经有这样一位服刑人员,投入监狱改造以后,由于身份的变化,环境的极度不适应,加上刑期又长,悲观失望。又觉得自己亲人丢脸,想以死来摆脱愧疚。他知道后,急忙走进监区,找到那位服刑人员,说:“你对亲人有愧,是因为你有善恶观,对亲人有愧,是因为你有忏悔的心,有愧会成为你人生道路的警钟。这样,你今后的人生道路将会走得更稳健、更踏实。你不要把错误当做负担,它虽然是一个污点,但它并不能阻挡你再次描绘自己多彩的人生。如果亲人不能理解你投入改造的意义,你不要刻意告诉他,如果你的经历能让亲人引以为戒,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你不要陷在痛苦中,不要只是扭头看过去,你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最优秀。作为服刑人员,你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不要计较现在自己的处境,要向前看。”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让那位服刑人员豁然开朗,对今后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和向往。他是那么了解服刑人员的精神世界,又及时对服刑人员给予指导和帮助,在他细致、耐心地引导下,这个服刑人员终于放下了包袱,愉快地投入改造。这样的事数也数不完。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凭着自己的执着、凭着自己对监狱事业的热爱,在三尺讲台上,他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地址:广西宜州监狱教育改造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