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监狱出现于人类社会,“贱狱”思想便随之产生,对于监狱,人们往往视之为黑暗的乐园、阳光的禁地,这体现了人对自由的珍惜和向往的同时也反映出监狱发展中狱制的苛刻和法制精神的失落。就我国而言,监狱在代表国家行使刑罚权的过程中,从奴隶制五刑“墨、劓、腓、宫、大辟”到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再到当今的分级处遇制、缓刑制、减刑假释制、保外就医制,文明化进程从不曾停步,但在世人眼中,阴森、黑暗、暴力等形容词却一直与监狱并肩而行。加之监狱作为特殊的国家机器和专政工具,往往处于一种神秘和封闭的状态,其公众形象经常被扭曲和丑化,被误读至今。
形象是什么?它是指某一社会共同体的总体表象在社会中的反映或投影,即这一社会共同体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良好的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公众舆论,也就意味着良好的社会注意力。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赢得良好的社会注意力对自身发展的促进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一体化浪潮的席卷下,特别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监狱面向公众、接受舆论监督的频率越来越高,如不能有效改变监狱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不良形象,监狱将进一步被边缘化。这一背景下监狱形象的重塑和优化,对监狱谋求科学、可持续发展,推动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创建步伐可谓意义重大。
重塑监狱形象必须有计划、全方位、坚持不懈地对涉及监狱形象的各要素加以精心设计和科学规划,打造一种弘扬正气、激浊扬清、法治化、文明化的监狱新形象,而且塑造这一新形象的最终目标与企业打造社会形象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同,它所力求展现地形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监狱的社会声誉,营造稳定、有序的内部改造环境和和谐、顺畅的外部社会环境,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那么,重塑和优化监狱公众形象又应怎样进行?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舆论往往有一个以偏概全,先入为主的特性,反映在监狱形象问题上,就是以某些个案的微观、具体的新闻真实,甚至不一定是真实的新闻,来替代整个系统的宏观、整体的事实真实,以罪犯改造的个案失败来代替整个教育改造工作的失败,从而使公众心目中的监狱形象加剧恶化,也极大地阻碍了监狱的发展,因此,要重塑监狱形象,其前提是社会对监狱的运行、罪犯的改造、警察的执法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必须从三个方面出发:
其一,“请进来”。所谓“请进来”是指通过“公众开放日”、“监狱长接访日”、开展警示教育等各种途径,邀请社会媒体、公众人士、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来狱实地参观、学习交流等,将监狱教育改造、刑罚执行、罪犯权益保护以及警察文明执法、严格执法等方面真实、良好的形象传达给公众知晓。为什么要“请进来”?因为这一方式能消除公众对监狱的神秘感,减少监狱与社会的隔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社会媒介、公众舆论对监狱形象进行客观、真实、正确地报道,使公众对监狱形象加以重新思考和认识;
其二,“走出去”。就是要主动制造新闻点,加强与高级别的、有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地沟通联络,不断强化监狱的新闻敏锐感,切实提高监狱宣传、组织、反应、采编等能力,将涉及监狱形象的活动、事件等新闻及时、适时地报道出去,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以掌握舆论主动性。之所以要“走出去”?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所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信息社会里的硬通货不再是美元,而是关注的程度”。因此,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档次,让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监狱真实状况,引导公众的舆论立场,便于在公众意识中树立监狱的良好形象。
当然,“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正如大多传媒学者所指出地一样,在形象塑造过程中,如某个组织在媒介上的出现度较低,就必须加强同大众关系部门的联系,主动创造具有新闻价值的媒介事件以吸引公众眼球,提高该组织的社会形象。因此,监狱一旦出现了新闻点或创造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或事件,必须马上行动,确保“请进来”和“走出去”这两条媒介渠道协调运转,如此才会吸引公众注意力,改善监狱形象。此外,适时精心筹划一些开放、互动、崭新的公众、媒体活动,并集中媒体、集中时段,将大量透明、及时、权威的信息送进公众视野,吸引公众正面关注监狱发展,深入了解监狱的法治化、科学化、文明化进程,以遏止网络上的不当言论,改善监狱的社会形象。
其三,“合起来”。即通过联合办学、创建警示教育基地、打造发展及宣传窗口等途径,促使监狱加大与社会的沟通交流,推动监狱的社会化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模式逐步成型,法制化进程日渐深入,监狱肇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封闭发展状态的不良后果已然显现,而“合起来”既能使监狱充分吸收社会科学的管理经验、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自身的发展,又能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得到警示、廉政教育,让各级学校和社会团体相关人员接受法制宣传教育,提升监狱对我国法制建设的贡献力度。通过“合起来”,不但使监狱在构筑法制教育共建共教平台,创建社会化大教育格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作用,还能使监狱在与社会的交流协作中减少其自身的神秘光环,增强公众对监狱的认识和了解,实现监狱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良性转变。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途径,把握舆论的主动性、宣传的权威性,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和革新的勇气迎接社会的关注,公众的评论,监狱必然能消除自身在公众心目中的不良观感,塑造监狱崭新的社会形象,推进监狱的社会化发展、提升监狱的现代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