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这一目标近在咫尺、触手可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符合我国现实的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主政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事实上,老百姓心中理解的“全面小康”,就是丰衣足食、家家都住好房子、经济收入稳步提高;就是有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多余的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人人都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过上幸福指数高、简单富足快乐的生活。
细心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越日本,由10年前的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8%,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3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是中国人的创举,也将是人类历史的奇迹。”重庆自1997年直辖以来,始终不渝坚持落实党中央对重庆的“314”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大城市、大农村、大移民”的特殊实际,这15年取得飞速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百姓感同身受,不仅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经济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而且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老百姓生活更富足,2012年重庆人均GDP已达6191美元,与人均GDP10000美元的小康目标只一步之遥。
虽只“一步之遥”,但离党中央制定的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仅仅剩下不到8年时间。倒计时伊始,紧迫感尤甚。我们似乎已经听到目标迫近的喘息与跫音。
任重道远,只争朝夕。
建成小康,需要我们巨细协调、稳步实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制定的大目标。这个大目标,需要我们对它剖析、层层分解,把它细化成各行各业的分目标、各个实体建设单位奋斗的小目标;这个大目标,还需要我们把它落实为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步步为营、逐项推进;这个大目标,需要我们将它全面量化,使之具体可感、切实可行,并始终锁定,坚定不移、一以贯之。
建成小康,需要我们风雨同舟、锐意进取。用不到8年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在是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这个总任务,需要我们盯住焦点、突破难点,不断破解制约全民奔小康的瓶颈,五位一体、多管齐下;这个总任务,需要我们抓住重点、抢占高点,不断完善民生基础,在交通、医疗、养老、教育上更多倾斜;这个总任务,需要我们立足原点,瞄准远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埋头苦干、自力更生,同舟共济创辉煌。
建成小康,需要我们内外兼顾、国泰安宁。短期内毕其功于一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一个内外和谐的好环境。这个好环境,需要我们仔细审视国际走向,准确把握天下大势,灵活运用大国外交纵横捭阖,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谨慎妥处诸如钓鱼岛争之类事宜,实现睦邻富邻安邻、合作共赢;这个好环境,需要我们全面规范政治体制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这个好环境,需要我们大幅提升国民素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以人性关怀和法制教育改造好每个服刑人员,促进社会的总和谐与人类的大文明。
全面建成小康,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