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作风、转变会风、端正文风,当前举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铿锵行动,尤如一股扑面的清风,席卷中华,催人奋进!
改进作风是转变会风、文风的前提。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民风以及整个社会风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同志作工作报告时“不念全文,只讲要点”,为全党开启了新时代“三风”建设的先河;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的精彩演讲、亲自主持审定的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无不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务实的工作作风,动作之快、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令人耳目一新,为全党在“三风”建设上树立了光辉典范,同时也向全党大兴简朴之风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此,“少说话、少开会、少发文”,“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乃各级领导学习践行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作风的关键之所在。
湖南省委、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层层应潮而动,雷厉风行,根据自身实际,就强化“三风”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可谓前所未有。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三风”建设中去,真正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坚持用模范的行为向社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三风”建设方能开花结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落实“三风”建设,最重要的是正如民建中央调研部蔡玲部长,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所言,要防止和遏制“中央强调抓一下,强调过后放一下,出了问题紧一下,形势好了松一下”的一阵风现象。严防雨过地皮湿,只有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对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首先,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加强“三风”建设,关键是领导干部要深怀为民之心,善谋利民之策,常思便民之举,多干惠民之事,切实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率先垂范,严格自律,深入实际,力求实效。领导干部既是执政资源的操控者,也是落实“三风”建设的引领者,更是“三风”建设的主导者。如果不从自我做起,而是等待观望,甚至要等大家都做好了自己才无可奈何地去做,那“三风”建设下文再多、喊得再凶也将沦为一纸空文,永远也落不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忠告,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时刻牢记,只有领导干部自己做好了,“三风”建设才能收到好的成效,这是前提条件。
其次,监督工作必须落到实处。作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自律是不行的,还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加强他律。正“三风”各级领导干部是“被革命者”,俗话说,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这样,监督就显得更为重要,时下民间对监督工作颇有“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微词。可见,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是非常不容易的,主要还是得靠领导干部自身的自觉性,然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在“三风”建设上置上级的三令五申于不顾,依然故我,为所欲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已成公开的“潜规则”。这样既损害党的形象,更伤害群众的感情,得不偿失。因此,一定要说到做到,动真的,来硬的,杜绝“一味下文,纸上谈兵”的积弊。否则,“几百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吧”的悲哀就必然难免了。
再次,制度机制必须建立健全。常言道:“人管人害死人,制度管人累死人,只有文化才能管好人”。但在尚未形成文化自觉的今天,制度依然是最为公平有效的管理手段。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前开宗明义地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漏洞,目的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卓有成效的制度体系,实现用制度管人,坚持按制度办事,于全社会形成“不敢违”的惩戒机制、“不能违”的防范机制、“不去违”的保障机制,为“三风”形成有效的制度依托,建设构建坚固的安全屏障。
第四,违规问责必须铁面无私。“全民守法”是实现法律目的的基本要求,而严厉问责则是促使各项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要想确保“三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最管用的也就是要杀鸡儆猴,“罚一儆百”,只要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论亲疏远近、不管尊卑贵贱,不问“苍蝇”“老虎”,一律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决不姑息,绝不放纵,定能收到良好的警示与震慑效应。否则,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只打雷不下雨,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因此要求队伍在作风上必须特别过硬。目前必须突出解决好“动力不足,能力不够,执行力不强”的实际问题,这也是事关监狱人民警察是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重大问题。其中动力是干事创业的源泉和根本,能力是卓有成效地履职尽责的基础和保障,执行力则是如质如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力与创造力。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强化“三力”建设成了当前形势下监狱系统切实改进作风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我们的警察:一是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的强弱决定着执行力的大小、工作成效的好坏。一定要坚决克服不负责任,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不良倾向。把工作标准调高,精神状态调佳,自我要求调严,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二是必须要树立实干的良好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实践充分表明,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结果终究是一事难有成。要想提高执行力,一定要真正静下心来,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才有可能干一件算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三是必须要切实提高工作的效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清人钱鹤滩诚挚地劝勉人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切莫虚度年华。作为监狱警察,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陋习,是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一定要养成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良好习惯。四是必须要坚持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法。只有创新,才能形成活力,才能促进发展。要想提高执行力,就必须要坚持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从而做到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五是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作为一种被各级组织广泛采用的管人技术,通过奖优罚劣、论功行赏的实施形成强烈的动力效应,对调动广大警察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不可替代特殊价值。在目前的监狱工作实践中不但“大锅饭”弊端尚未真正革除,而且对懒、散、庸等现象的存在也趋于宽容甚至放纵。这样“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几乎一个样,严重影响了公平机制的建立,极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更谈不上执行力的加强。如何通过“三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来促进监狱系统“三力”建设成效的不断提升,是一道全新而重大课题,值得认真思考与探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摒弃空谈,践行实干,乃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改进作风、转变会风、端正文风的首要重任,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从我做起,责无旁贷。
(作者系:中国监狱理论研究专家、湖南省郴州监狱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