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接力,胜在有你
―记奋进中的广西宜州监狱
成功转型 宜州监狱的由来
确切的说,宜州监狱的前身是罗城矿务局,原罗城矿务局隶属于广西煤炭厅管理。因严打需要,1984年2月,广西区人民政府同意将罗城矿务局移交区司法厅劳改局管理,同年5月更名为罗城劳动改造管教队。从此,罗城矿务局从单纯的煤炭企业转变成了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成功完成转型。1986年11月,更名为广西第一劳改支队。1995年1月,第一劳改支队更名为广西罗城监狱。2009年10月,罗城监狱整体搬迁到宜州市,2010年1月,司法部正式下文将罗城监狱更名为广西宜州监狱。从1984年以来,从劳改队-罗城监狱-宜州监狱,已经整整走过了将近30年的光辉历程…
风雨历程 一路艰辛一路歌
罗城监狱地处桂西北山区罗城县,有七个押犯监区尤如北斗七星一样零星地分布在罗城县的几个乡镇,其中的一到六监区是地道的“偏、山、远”监区,最远的三监区距离监部有20多公里,交通不便、条件简陋、环境封闭落后,监管设施陈旧,物防技防薄弱,警力不足,面对这些摆在面前的现状和难题,老一辈的罗城监狱人没有前例可循,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照搬,所有的问题自己扛,自己想办法,摸石头过河,风险和压力可想而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罪犯脱逃、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破坏性强,后果严重,影响面广,甚至会造成恶劣影响的监管安全事故,就会大大降低民众对监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期望。自1984年收押罪犯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罗城监狱人,风雨同舟,共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有成功,有失败,栽过跟斗,有过教训,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回忆当年的艰苦岁月,我们感慨万千:艰苦的环境,井下劳作,我们见证其中的酸甜苦辣,塑造了我们罗城监狱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历经磨炼,我们收获的是内心的自豪。直到2002年煤井关闭后转为水泥生产和来料加工,从地下到地上,从室外到室内,从分散关押到集中管理,带班民警起早贪黑,三班倒轮,如影随形,无怨无悔,挥洒青春和汗水。用自己摸索出来的简单实用的土办法:“人盯人”、“数光头”的管理模式,严防死守,保一方平安。从2003年至2009年,在监管设施落后,工作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罗城监狱仍能连续7年实现“五无”目标,靠的就是我们全监警察的坚守与坚持!用忠诚守护了平安!
整体搬迁 宜州监狱开始扬帆远航
由于历史的原因,罗城监狱地处环境艰苦、条件落后、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走出山区,改善条件,扩大发展空间,是几代罗城监狱警察职工的梦想与企盼。2002年,罗城监狱沐浴着国家监狱工作“三个转移”政策的春风,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监狱布局调整重点单位。几经辗转选址,最后安家落户在歌仙刘三姐故乡―宜州市。
迁建项目于2002年7月立项,2005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10月新址监区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具备关押罪犯基本功能。
2009年10月,在自治区司法厅党委、监狱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重视关怀下、在武警广西总队、武警支队、驻监武警大队、河池市公安局、河池市检察院、宜州市公安局、罗城县政法委、罗城县公安局、驻监检察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助和配合下,经过7批次严密有序的押解行动,罗城监狱全部罪犯安全顺利迁移至宜州市新址关押改造,罪犯整体迁移新址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罗城监狱胜利实现了从山区到城市的历史性转移,并于201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正式下文将罗城监狱更名为宜州监狱。从此,罗城监狱成为光荣历史载入史册,平安的接力棒转到了宜州监狱的手里,监狱工作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正式启动运行,开始扬帆远航。
成功创建 营造一流的改造环境
至2008年,罗城监狱所有押犯监区全部创建成为监狱系统标准化监区。2009年整体搬迁宜州市新址后,在标准化监区的基础上,宜州监狱马上着手创建省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为罪犯营造一流的改造环境。2010年1月开始,在自治区司法厅党委、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宜州监狱紧紧围绕监狱党委提出的“稳定、和谐、规范、公正、发展”的目标要求,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广泛宣传和动员,认真对照司法部《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和自治区《现代化文明监狱考核评审细则》的要求,从警察队伍建设、刑罚执行、狱政管理、狱内侦查、教育改造、生活卫生、劳动改造、设施设备、经费保障等九大项三十八条内容进行全部分解落实,全面铺开现代化文明监狱创建工作。
2010年6月,宜州监狱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化文明监狱一次性通过自治区司法厅、监狱管理局考评组考核验收。2010年7月8日,自治区司法厅正式下文,决定命名广西宜州监狱为自治区级现代化文明监狱。
随着省级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成功创建,一个崭新的、设施完善、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文明监狱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它不仅极大的鼓舞宜州监狱警察职工的志气,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和罪犯的改造热情,而且对我们的执法理念、管理方式、改造手段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监狱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将朝着创建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目标阔步前进。
转变观念 谋求稳定与发展
从山区到城市,从罗城监狱到宜州监狱,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监管设施和监狱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的监舍,布局整齐的功能区,戒备森严的警戒区,高压电网围墙,先进的监控设施等监管设施和环境都有了巨大的改变,这是当年罗城监狱简陋的监管环境所无法比拟的。新的环境,新的设施要求执法更规范,管理更精细。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那种“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的标准上。在继承发扬罗城监狱人吃苦耐劳优良传统的同时,我们要与时俱进,摒弃落后观念,转变思想观念和刑罚理念,探索一系列有效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把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重新做人,不再违法,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改造的最高境界。达到了这个效果,谋求监狱的稳定与发展一定不成问题。
同时,我们要坚持依法治监。不管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以法律为底线,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使监狱的法治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弘扬,营造和谐、友爱的警囚关系和民主法治的改造氛围,建设法治监狱、平安监狱。
如今,宜州监狱在经历变化的同时,也承传着几代罗城监狱人吃苦耐劳、不甘落后、发奋图强这一不变的传统,信心满怀,紧紧围绕“公正执法、科学管理、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治监理念,取得了可喜的业绩:2002年12月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04年至2009年曾获司法厅、区监狱局授予集体三等功四次、集体二等功一次;2010年被评为全国监狱劳教工作先进集体;截此2012年,宜州监狱已经连续10年实现了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疫情蔓延、无罪犯非正常死亡等“五无”目标,监狱持续安全稳定;连续多年无民警职工违法违纪;监狱经济在监狱党委的正确带领下,逐年刷新,实现了历史新的跨越和突破。
展望未来,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有理由坚信:有司法厅、监狱局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有监狱党委的正确领导,有全体警察职工的共同奋进,只要我们“武功”高强,内力深厚,不算计,能忍让,肯用功,坚定信心,牢记使命,我们一定能够步步为营,再创宜州监狱新辉煌。(广西区宜州监狱办公室 牙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