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克库勒监狱: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内容推动入监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时间:2013-03-24信息来源:科克库勒监狱 作者:

新疆科克库勒监狱长年担负着一师本地犯的收押工作,每月都会收押2批**人以上的新犯。根据这一现状,监狱以确保“一个红线”为新起点,以司法部开展“教育改造质量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内容,逐步建立起以监狱教育科为主,监区、分监区为辅的三级入监教育体系,积极推行了“思想教育、养成教育、转化教育、适应教育、能力教育”五位一体的教育方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收押罪犯思想上“入监”,过好思想认同关。监狱参照司法部《入监教育》教材,结合实际组织编写了《科克库勒监狱入监教育教案》系列教材,并专门组织经验丰富的民警录制课件,在新犯入监教育期间,按计划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消除了罪犯入监初期的思想疑虑,使他们清楚地知道服刑期间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从而树立起自觉改造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强规范养成教育,实现新收押罪犯行为上“入监”,过好行为调整关。监狱着力强化以行为规范、应知应会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入监第一天,监狱便将《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发放到每名罪犯手中,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全部内容。为了加深罪犯对《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认识,监狱从兄弟单位引入<罪犯行为规范漫画>,通过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漫画册子,教育罪犯强化规范意识,增强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并通过剖析监内违法、违规等典型案例,使新入监罪犯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规范和遵纪守规的重要性。同时,培养罪犯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按《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要求,从教育训练、生活卫生、礼节礼貌等各个方面,规范罪犯的一言一行,做到学以致用。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谈话教育,实现新收押罪犯心理上“入监”,过好情感融入关。新收押罪犯刚经历了从自由社会到监禁生活的剧变,容易发生诸多心理问题。因此,监狱大力开展对新收押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对监狱生活的适应能力。监狱及时对每名新收押罪犯进行COPA―PI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除门诊咨询外,还专门设置了心理咨询信箱,设置了服刑人员情绪晴雨表等,为罪犯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同时,本着“细排查、勤教育、促转变”的工作目标,按照“普遍谈、重点帮、个别教”的工作方针,认真仔细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严格落实“十必谈”制度,及时有效地化解新入监罪犯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将谈话内容记录在卡片上,随罪犯档案一起分流,保证罪犯服刑改造期间个别教育工作的延续性。

四、监区、分监区层面加强对入监罪犯分流后的适应性教育,实现新收押罪犯的“再入监”,过好角色定位关。入监教育期间,按照教育科下属的《新入监罪犯培训手册》,根据监区、分监区管理模式、劳动项目,重点开展以监狱规章制度、劳动技能理论知识、安全生产知识等教育。同时,集训期间,监区、分监区要进一步了解罪犯的思想动态,做好针对性教育工作,帮助新犯进一步熟悉环境,稳定情绪,顺利度过适应期。新犯分流后,罪犯的改造状态从集中训练、集中教育逐步转向常态化。这是新犯思想波动较大、容易引发监管事故的敏感时段。要求分监区着力加强这一时段的入监再教育,规定必须在分监区集中教育五天才能从事劳动改造。

五、分监区层面加强罪犯改造能力教育,实现新收押罪犯的全面“入监”,过好临战起步关。对新入监的新犯,监区统一成立新犯小组集中管理。各监区结合实际,对新犯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管理教育,主要实现三个功能:一是对所有新犯进行行为养成强化教育,使他们分入监区后就能接受正面主流文化引导,预防不健康亚文化的影响,培养他们与集体融合的能力;二是对新犯进行劳动技能的集中学习培训,帮助入监新犯顺利度过劳动关;三是让新犯在同一个平台公平竞争,培育他们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能力。(科克库勒监狱 孙春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