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监区工作的女警,这天,我一上班就查阅处理服刑人员和家属的来往信件,发现一封奇怪的挂号信,上面写着鹿州监狱七监区管教负责人收,寄信人是广西XX县XX村XXX。咋一看这封信,还以为是罪犯家属寄来的罪犯入监通知书回执单,仔细一看那寄信人地址,以及那歪歪扭扭一笔一划写就的笔迹,明显感觉出写信的文化水平不高,也觉得他没必要多花费钱寄这么一封意义并不是很大的挂号信啊。
我疑虑地拆开信封,从里面是一张薄薄的、黄黄的、折叠得小小的、从小学生的算术本上撕下的作业纸写成的信,上面歪歪斜斜地写了十多行字,虽然字数不多,却让我不由自主地反复看了几遍。看了信,使人思绪万千,从信的内容看,这是一名服刑人员的父亲写来的,信的内容如下:
遵(尊)敬的管教同志:
你好!我是一位你七监区XXX的父亲,想问一下近来他还在你这个(监)区吗?因他进了你所后,都和家里(没)有联系过……古话说:“养儿不教,父之过”。我是个老文盲,没有文化,没有教好他,加上他本人觉悟不高,受不三不四、不务正业的人拉拢,而走上犯罪道路,据(既)然走上这条路了,对我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打击,相信你所能把他从走邪路的人教育成好人。但是,作为一个老头,想儿心切,由(如)今,突然没有信的联系,心里难免有挂念,你能给我说明他再(在)那里吗?办(盼)望能答复我老人家的一份心愿吧?!
透过这封信,我仿佛看到一个满头白发、步履蹒跚、饱经沧桑的老人,本该过着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却因为儿子入狱,饱受多少世间冷暖,承受多大精神打击,背负多重思想包袱――然而即使这样,每天还要顶着烈日或风雪,起早贪黑地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偶尔直起已经不很硬朗的腰杆,用浑浊的眼光望着远方,期盼儿子早日归来。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辛,他也没有放弃这个不争气、让人伤透了心的儿子,而且还把一大部分责任给承担下来,多么朴实而无助的一位父亲啊!他那浓浓的父爱令我深受感动,如果我能见到那位服刑人员,我真想对他说:你应该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自豪,应该好好珍惜这份难得的父子之情,怎么舍得这样来伤他老人家的心呢?
经过核查,这名服刑人员一年前就已经分到别的监区,现在我可以把这封信直接转到那个监区即可,然而,想到这位被残酷现实无情打击的耄耋老人,我如鲠在喉,特别是在那穷乡僻壤里,花4.20元寄挂号信意味着什么?那是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费啊!想到这,一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位老人对监狱民警寄予的厚望,也强烈地感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这封普通的信件,就像一颗石头,把我心底平静的心湖激起了一阵涟漪……我决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这位可怜的老人,一起挽救他的儿子。
于是,我及时将这封信交给老人儿子所在的监区主管改造的领导,并具体谈了自己的想法。经过和领导沟通,决定由他和管教深入了解该犯的目前的具体情况,然后由我给这位备受煎熬的老人,回一封温暖的信,告知老人家他儿子的详细地址和改造表现,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监狱的文明管理等等,让老人家获得一丝慰籍。
第二天,信件寄出后,我的心才稍稍平静下来,但愿这封信能够温暖老人家那颗孤苦无耐的心,也愿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家人造成的伤害。我也深信,只要监狱、家庭和社会多方面齐心协力、紧密配合来帮教,这些高墙里的囚子终有一天会洗心革面,回归社会,重新做人!
作者:广西区鹿州监狱教育改造科甘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