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民警精神文化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时间:2013-05-10信息来源:江苏监狱网作者: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对于当下监狱而言,在争当全国监狱系统排头兵的目标引领下,百舸争流、竞相发展,加强监狱民警精神文化建设,对丰富民警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战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监狱体制改革及规范津补贴政策后队伍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更需要推进和加强民警精神文化建设,来调动民警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为队伍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监狱争先领先率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警务支撑。 

一、当前监狱民警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监狱民警精神文化建设是监狱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打造民警队伍精气神、激发民警工作热情、推动监狱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引导作用、动力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内容包括监狱警察价值观、思想和信仰方式等。民警精神文化是监狱民警成长的土壤,是民警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积极的精神文化,能支撑人的信念,坚强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催人积极上进,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消极的精神文化,可萎靡认得信念,打击人的意志,消磨人的斗志,褪化人的进取心,阻碍监狱事业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文化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强大内驱力。近年来,监狱民警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融入了许多时代元素,呈现出与时代气息紧密相关的精神文化生活内涵,“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崇法崇德、致正致新”等精神牢固确立,如一面旗帜引领监狱民警的精神文化建设。但是,由于监狱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小社会”状态,加之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民警的精神文化生活还相对贫瘠,难以满足现阶段民警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打造学习型、实战型、服务型、和谐型、创新型“五型”民警队伍要求仍不相符合。 

(一)精神文化建设力度不够。近年来,为活跃民警精神文化生活做了一些工作,也有了一定经验积累,但大多是下意识的做法,并未上升到精神文化建设的高度和范畴来认识和研究,也没有形成制度。同时,也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精神文化深层次的内涵,只是被理解为业务培训、文体活动、娱乐演出,仅仅是民警业余生活的丰富和点缀,远远没有作为一项“品牌”来精心规划、大力建设。 

(二)民警精神文化生活较单一。近年来,监狱为丰富民警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了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但活动主要停留在篮球篮球、乒乓球以及棋牌类、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简单,民警精神文化生活很少涉足书画类、器乐类、园艺类,艺术含量极低,大多数民警在非上班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大都停留在棋牌类,在与同事、朋友聚会时,打纸牌、麻将消磨时间;越来越多的民警成为“网民”,他们在网上的活动主要进行打游戏、听歌、看电影、与网友聊天等;看电视类,在晚上休息时间喜欢看电视、看新闻、看连续剧等。 

(三)精神文化设施较为滞后。当前,民警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民警因工作日常在城市与山区来回穿梭,往返于工作单位与家庭之间,很少有时间融入社会,更多的象“城市社会”的局外人。同时,监狱文化阵地建设的滞后,使民警的精神文化生活缺少了强有力的主流文化引导,一定程度上消弱了民警队伍的活力、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在开展的一些活动中,并不能真正打动民警的心扉,点燃民警的热情,许多民警不能静下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有限的健身娱乐设施,如实战训练基地、党员之家等,因民警忙于工作无暇光顾,“上座率”也不高。 

(四)时空等因素制约精神文化建设。“8小时的工资,12小时的工作,24小时的责任”。是监狱民警工作压力的真实写照。面对保安全、稳增长的高标准、严要求,争当全国监狱系统排头兵的目标,民警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监狱民警始终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加上警力不足,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加文化活动。监狱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监狱警察文化建设的难度,同时也充分反映了加强监狱民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线民警在上班期间除了工作没有什么业余时间,休息期间又都各自回家,尽管各级组织努力采取措施改善民警业余文化生活,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效果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监狱民警精神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从深层次分析监狱民警压抑、消极的精神状态和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监狱工作性质方面的原因。 

(一)民警职工的精神文化素养相对偏低。由于受到监狱地理位置偏远、教学质量较差及工作生活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民警队伍总体的精神文化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高雅的精神文化是需要有健康、高雅的文化主体来传承的,由于监狱自身的特殊性及先天性的不足,而靠后天的努力一时难以达到一定高度的,由此决定了目前监狱的精神文化层次走向。虽然自国家实行公开招录公务员以来,一些较高素质的人才得以充实到监狱警察队伍,但总体来看,这部分新民警仍然未能根本扭转监狱精神文化生活的低层次结构。 

(二)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影响民警的精神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极大地影响到警察职工的价值取向,旧有的传统文化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愈发凸显出传统文化的形式老套、缺乏创意的软肋,已经无法吸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较高追求。建监60余年以来,由于地处偏远,监狱民警甚至包括子女的业余文化生活与外界存在一定的隔绝,工作生活环境相对闭塞。虽然现在监狱“小社会”式的封闭状态正逐渐过渡到“半开放”状态,民警从多个层面逐渐融入经济社会,必然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经济人,极易受到灯红酒绿的诱惑,民警的精神价值追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迫切需要健康的精神文化来加以正确引导。追求高雅精神文化的理念严重缺失,传统文化失去市场的同时,导致民警将时间、精力转向投入到其他领域,以此填补空虚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一现象不仅在监狱民警的身上有所体现,也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全力保安全、促发展消弱了民警的精神文化建设。监狱是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场所,强调“安全、发展”的重要,基层一线民警长期承受着“两高一怕”(高风险、高压力、怕出事)的精神压力,且这种压力是有延续性的――延续到非工作时间。这也是监狱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显著特点: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超负荷工作,以致身心疲惫。基层民警没有时间、精力去关心监狱精神文化建设,导致监狱精神文化的失衡,没有全员参与的精神文化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缺少应有的活力。 

(四)民警精神文化阵地建设未得到全面保障。监狱系统用于文化活动的设施多数较为简陋、破旧,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阶段警察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要改善设施,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无论是组织保障,还是经费保障,均未落实到位。一方面民警精神文化还没有上升到与保安全同等重要的程度,资金难以全额保障;同时监狱自身的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与体系,在资金投入上也没有足够资金来改善活动设施。 

三、加强监狱民警精神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监狱民警精神文化以其强大的政治保证力、思想引导力、精神驱动力、智力支持力和科技创新力,成为评估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狱工作软实力的核心,是民警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源泉。迫切需要把民警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将此作为一项增民智、聚合力、促和谐的工程,健全领导机制,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优势互补的民警精神文化建设立体化新格局,充分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和生活热情,使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 

1、思想重视,加强领导。民警精神文化建设是推进监狱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根本之举,是实现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民警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是用先进的理念教育民警、用崇高的精神激励民警、用明确的目标鼓舞民警、用榜样的力量感召民警、用先进的科技武装民警的过程。加强民警精神文化建设,提高民警队伍整体素质,关系到增强监狱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提高监狱整体工作的竞争力。要加强组织领导,联系实际不断推进民警精神文化建设,建立在党委领导下,工会具体牵头,政治处、团委、妇 协同的齐抓共管得到精神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