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狱医难做 因为他们既是医生也是警察

时间:2013-05-11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东方网5月2日消息:一身白大褂、全套检查器械。清晨,和大部分内科医生一样,潘澄的一天从查房开始。

这是一个全年无休的病房,也是一间特殊的病房――位于浦东的上海市监狱总医院内,所有在此接受治疗的病患都是犯罪嫌疑人或服刑人员。掏出听诊器,潘澄开始给病患检查,白大褂下露出银色的警徽。这便是他的双重身份――既是医生,也是警察。“如果说之前在社会上是依法行医,那么现在在大墙内,我是执法行医者。”潘澄说。

自2008年从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的岗位上被特招进入上海市监狱总医院后,潘澄的假期便常常是在大墙内和这些特殊的病人一起度过。在外人眼里,狱医难做,因为他们是“为魔鬼看病的人”。但在潘澄眼里,眼前的病患,首先是人。

说话慢条斯理的潘澄,有着上海男人特有的细心。普通病患,会如实描述自己的病症以使医生做出判断,然后配合治疗。可在这里,有的服刑人员会装病,有的会出于某种原因自残自伤,有的因心理因素产生癔病症状,有的故意推延治疗。每每遇到这样的病患,潘澄总是和自己说:“不要当面拆穿”,而是婉转提醒。但要做到判断准确,潘澄在为病患诊断之前,还要根据病患细微的动作先“诊心”。

因贩毒入狱的服刑人员老黄,在服刑期间检查出携带艾滋病,随之被送往上海市监狱总医院接受治疗。在一次和女儿通亲情电话时,老黄得知失去管教的女儿没学好,还问已经十分贫穷的奶奶伸手要钱。听了消息,老黄又气愤又懊恼。言语冲突之中,他抓伤了其他服刑人员。回到监舍,他不吃饭也不喝水。潘澄去看他,并和干警一起,拉着老黄的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让老黄哭了,他说:“没想到,你们还愿意来碰我。”之后,老黄转变了态度。他开始接受治疗,也主动向其他服刑人员道歉。

一名经过救治后康复,回到原先所在监狱继续服刑的人员,曾给潘澄寄来这样一封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尤其是在这块特殊的社会角落里,滴水之恩,令人倍感珍贵。”


返回原图
/